经济危机时期,就业对中国的意义要比其他国家重要得多。这主要是其他国家有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而在中国,就业几乎是一般公众获取收入的唯一方式。对农民工而言,虽然他们有种田收益,但非农收入也占到其全部收入的70%以上。
中国就业问题的难点在农民工。目前,中国有近2500万农民工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失业,比之前估计的1000万整整多出一倍,表明中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要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现在,北方又大旱,这势必对农民的收入雪上加霜,并使一部分农民不得不外出寻找工作,从而未来农民工的失业人数会进一步扩大。
政府已经提出2009年的就业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0万人,加起来共1500万人。今年仅大学毕业生就超过600万,所以,这个就业目标充其量只能解决城市本身的人口、大学生及少部分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大量的农民工还必须自己寻找出路。
面对这么庞大的失业人口,常规的、主要靠企业自动吸纳就业的思路恐怕行不通,非有非常之策不可。我认为,以下四种方式或许能够帮助解决这一棘手的难题。
一是以工代赈。当年“罗斯福新政”就是通过举办公共工程,用以工代赈的方法一举解决了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失业问题。中国政府也可运用这一办法。中国计划今后三年将4万亿元投资于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其中,在房地产方面,今年住房保障计划投资3000亿元,比去年多2倍;铁路方面,今年计划投资6000亿元,比去年几乎多一倍;公路方面,今年计划投资1万亿元,比去年多1000多亿元。据上述各部门测算,可分别新创造就业岗位200万、300万、400万个,加起来共900万个。估计其他政府投资还可新创造几百万个就业机会,再剔除这些就业岗位中的非农民工,保守估算,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可解决1000万农民工就业。
所以,政府应明确规定,凡政府投资的公共设施建设,都要尽可能地多吸纳农民工去就业,对已经返乡的农民工,也要鼓励他们参加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财政补贴中小企业就业。这在西方国家也是常用的一种解决就业的方法。以法国为例,中小企业每提供一个就业机会,政府就给予3000至6000欧元的财政补贴。中国的财力当然没这么雄厚,但每招收1名工人,给予企业1万元补贴应是可以的。这笔钱主要是用来作为员工的工资使用,换言之,政府承担新增员工的大部分工资。假如政府拿出500亿来补贴那些有发展前景或用工量大的中小企业,那么,可为农民工提供500万个就业岗位。再加上税收和信贷方面的优惠,企业应该是有动力招收更多农民工的。
三是资助失业农民工创业。这也是西方国家常用的方式。英国对自主开业的失业者,每周补贴40英镑。德国则给予1.2 万欧元资助失业者创办中小企业。中国政府也可采取一系列支持和补贴的办法,帮助农民工回乡或在城市创业,为其提供经营场地和启动资金。参照英、德的标准,可为每个农民工创业一次性平均提供5万元的启动资金,并进行税收减免。考虑到创业有一定的风险,敢于创业的农民工不会太多,但假如全国有100万农民工创业,需要政府的资助是500亿元。
四是带薪培训。鉴于不管采取何种措施,市场中总会有一定的失业者存在,对于这部分农民工,可采用带薪培训的方式,这实际上也等于为他们提供了一种隐性就业,他们的就业就是接受培训。如果政府拿出500亿元,给予每个培训的农民工一年的补贴1万元,则可培训500万农民工。政府的这一做法其实可以看作是对劳动力的再投资,它的好处是,在解决这部分人饭碗的同时,还可为中国将来的产业升级准备一批技术工人。
上述四种办法中,前三种是西方国家常用的反危机措施,所以严格说来,算不上新东西,但对中国还是一种解决就业的新办法。因为中国以前虽也有零星的尝试,不过这么大规模推行还是第一次,没有经验。四种办法加起来可以为2100万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这样还剩下几百万农民工。对于他们,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开发灵活就业等方式,应还能解决一部分就业。
现在的问题是,钱从哪儿来。除了以工代赈不需要政府额外掏钱外,其他三种方式都要以钱为后盾。三者算起来,总共需要政府投入1500亿元,如果时间定为三年的话,所需资金就是4500亿元。在当前到处都要用钱的时候,要筹集这笔资金的确有些困难。但我认为,可采取发行特别国债的形式,购买外储来筹集。中国庞大的外储主要是农民工用血汗换来的,现在也到了用外储回馈农民工的时候了。用外储建立一个农民工就业发展基金,具体负责运作这方面的事情。
解决农民工就业的几种思路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2-17 15:13:00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邓聿文
上下篇导读
- (2016-09-30 14:23:12)上一篇:户籍制度改革会走多远
- (2016-09-30 14:23:12)下一篇:消费券:如何从一根稻草到通向彼岸的方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