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父教育,母实业——漫谈张謇的教育思想与实际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3-09 15:10:00

  晚清,张謇在唐家闸创办了大生纱 厂,开始了他在南通地区推动社会现代化的事业。在30年的努力中,大生从 一个纱厂发展成为包括30多个企业, 涉及棉纺、垦牧、机械、面粉、榨油、制盐、航运、仓库、码头、金融、房地产等众多行业的企业集团。人们,特别是江苏人,至今仍然怀念这位民族企业家中的佼佼者。 人们怀念张謇,不仅仅因为他曾经是一位状元,后来是一位实业家,更重要的因为他是一位思想家。他有很高的思想水平和精神境界。他提出的"父教育,母实业"的理念,仍然会引发当代思想家和企业家们的深思。 这一理念的特点在于张謇考虑问题时并没有局限于赚取利润,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他扩大到社会进步与发展,即国家富强的全局。他重视工业,强调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他说:"工苟不兴,国无不贫之期,民无不困之望。" 同时,他又强调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才的重要意义。他说: "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自立学,此古今中外不易之理。"他的结论是: "实业、教育,富强之本"; "求活之法,唯有实业、教育。 实业与教育这一对事业之间的关系如何?张謇将教育看做发展实业的前提。他说:"苟欲兴工,必先兴学。"但兴学要经费,经费从何而来?他的回答是:"教育必资于经费,经费唯取诸实业。"因此,他说:"有实业而无教育,则业不昌","不广实业,则学又不昌"。他明确地主张: "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实业所至,即教育所至。"他概括的六个字: "父教育、母实业"也就是这个意思。 "父教育",反映他对教育工作、对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才的高度重视; "母实业"反映他从实业发展中取得经费以发展教育的思路。 这一种理念说明了张謇是从社会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考虑如何推动现代化事业的。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现代化首先是人自身的现代化,即人的科学文化、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与进步。人的科学文化、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与进步,要靠发展教育事业。张謇首选教育正反映他非常重视人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实业发展、生产力提高,这是社会客体方面的进步。人自身的发展在许多方面依赖实业的发展,张謇只从提供教育经费一个方面阐明创办实业的重要性,并不全面,但是张謇毕竟是从社会主体与社会客体两个方面考虑问题的,显然比当时若干学者单纯地提倡"教育救国"或"实业救国",要高出-筹。 张謇不仅有理念,而且将他的理念付诸实践,真的做到"实业所至,即教育所至"。1899年大生纱厂开车出纱,1902年他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到1926年张謇去世,这所学校一共培养了1400多名学生。除了通州师范学校,他还创办了女子师范学校及各类技术学校,包括农业学校、纺织专门学校、医学专门学校、商业学校、银行专修学校等。此外,还有350多所小学。正如张謇自己所说: "南通各学校均鄙人所手创。" 这些近代学校的经费主要来自张謇个人、他的亲属以及大生系统下属各工厂企业。仅两所师范学校,20年中建筑及经常各费共35万多元,均出自张謇及其亲属所赠与。张謇曾提出一个非常动人的口号: "家可毁,不可败师范!"从1900年到1925年仅张謇本人从实业得到的薪俸257万多元都用于教育以及其他慈善及地方公益事业。大生系统下属各工厂企业及其他股东付出的教育经费总数更多。即使在经营困难时期,"纱厂筹应教育之需要亦七、八万"。 来自实业的充裕经费,不仅保证教师的薪水能按时发放,不会出现"拖欠"现象,而且能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教师的社会地位也得到提高。更引人注目的是,学校有足够的财力聘请各名学者专家到南通或任教或短期讲学。王国维、欧阳予倩等大师都曾受聘到南通任教。这对提高学校的教学与学术水平,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都产生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满足了各工厂企业所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 张謇逝世70多年了。物换星移,人事已非,但张謇留给后人的"父教育,母实业"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仍然值得大家深思;张謇留给后人的"家可毁,师范不可败"的办学精神,更激励人心。时代进入21世纪,祝愿江苏新一代城镇企业家能够像张謇那样,融思想家与企业家于一体,为江苏的现代化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来源:《名镇世界》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