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三十载风雨铸辉煌——从江南大学发展历程回眸无锡高等教育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3-09 15:49:00

  

  从1920年创办第一所高等学校———私立国学专修馆起步,无锡高等教育已有80多年发展历程,但历史上曾几经波折,大学数量少、体量小、实力弱,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处于“U”形谷底。弥补这个缺憾,一直是无锡人的愿望。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以建设教育强市为目标,实现了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开创了我市高等教育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发展道路。经过多年的发展,无锡目前已形成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在锡高校达15所,其中独立设置的普通高校由1978年的1所发展到11所,在校生达1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5%,30年间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到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

  

  在全市现有高校中,江南大学是惟一一所教育部直属重点本科院校,也是无锡高校群中的“龙头”。

  1952年7月,教育部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的方针,进行了全国性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的农化系、武汉大学农化系与园艺系、原私立江南大学的食品工业系等五校相关专业组建成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1958年夏,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东迁无锡,独立建成无锡轻工业学院。从此,无锡这一近代工商业的摇篮正式拥有了自己的全日制本科大学。当时,学院以培养发展纺织服装、食品科学、工业设计等9门轻工业人才为主,为当地的轻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995年,无锡轻工业学院获准更名为无锡轻工业大学,隶属轻工部,1996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百所高校之一,作为全市唯一一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以此为契机,并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力培养综合性人才,在校学生人数达5、6千人,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名气,被誉为“轻工高等教育的明珠”。1998年,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划归教育部领导,展现出了新一轮建设和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学校通过实施“主辅修制”、“第二专业”等,先后设置第二专业12个,参加第二专业学习学生2000余人,千余名学生获得第二专业毕业证书。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试行“第二学士学位”,目前,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工商管理等4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有效促进了文理工管的交融,培养的复合型人才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校长陈坚介绍,无锡轻工大学实际上是在58年,由东南大学的食品工业系,整体从南京迁移到无锡,成了无锡轻工业学院,当时的无锡轻工业学院教师大概只有83人,工人和干部有170多人,整个学校的学生人数在1000人左右,学科主要是由食品、粮油加工、机械等一些学科组成的,在58年以后到60年又发展出来化工、工业设计、纺织等学科。“211”工程的建设使得江南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形成了一批非常有特色的学科,像有些学科在国内已具有领先的地位,或者具有很强的优势。

  面对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当时的无锡轻工业大学不断完善办学理念和办学环境,以此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2001年,无锡轻工业大学、江南学院和无锡教育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成为新的江南大学;2003年,学校全盘接收东华大学无锡校区,这两次资源整合,使得江南大学的办学规模、学科门类和综合实力都上了新台阶。学校将轻工特色发展的主旨扩展为更加贴近国计民生,坚持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轻工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进一步寻求新的增长点作为服务轻工纺织等行业发展的立足点。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江南大学确立了“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断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计划。学校将教育教学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环节,强化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从而实现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

  江南大学商学院,前身为无锡轻工业大学经贸管理系,创建于1985年,2000年改为商学院。改革的春风也吹进了学院,学院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院的学科构成,明确把“为中小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办学特色。自“十五”以来,学院通过教学改革和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强化实践和案例教学,积极探索面向新经济时代的中小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当地的中小企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

  院长李晓钟说,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结构,社会外部环境的一些变化,学院也把创业、创新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一个目标,所以在教学方案里面,我们把创业学、中小企业融资变成我们学生的选修课,使学生在这方面能够掌握,现在我们强调一个实践,这个实践,一个是通过我们的实践基地来进行,另外一个,我们通过课余举行一些中小企业论坛、半月谈,把企业的这些实践家请到我们商学院来,跟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使得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能够用理论知识来解释,在这方面获得一些新的能力。

  随着社会对资源优化要求的不断提升,面对校园分散,资源不能有效共享的现状,江南大学及时地提出“校园资源整合”。2004年,学校正式搬入新校区——蠡湖大学城。在教育部和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占地3125亩,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的江南大学蠡湖新校区已初具规模。作为迈入大学城的先行者,江南大学的教师们在感受到校区资源齐全、校园环境优美的同时,也不断改变教学理念——由原来单一的课本教学逐渐演变为产学研一体,为无锡经济建设提供了科研资源。

  自改革开放以来,江南大学积极参与国家、地区创新体系建设,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7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十五”以来,学校承担并完成了包括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国家“十五”攻关项目等在内的国家、部省市科研项目1000余项,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获国家、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1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以前高校里面的主要任务主要是以教学为主,但是现在国家已经非常明确,高校主要是以教学和科研两块并重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科技工作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我们这几年发展的速度很快,大概在“十五”期间,学校共承担了国家“863”项目3项,另外参加了2项,一共是5项,但是在“十一五”这三年,学校就承担主持了国家“863”就有43项,这是一个数据,就是3项和43项,第二个数据可以说明的就是我们的科研经费,2004年,学校一共承担了3700万的科研经费,2007年已经达到了1.37亿,整整增加了一个亿的科研经费,这里面有很多的经费是来自于企业,这说明很多的科技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多的贡献。

  江南大学,这所跨越了整个二十世纪的高等学府,在改革春风的吹佛下,牢牢把握立足轻工、发展轻工、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神圣使命,因“轻”而立、依“轻”而兴、靠“轻”而强,不断拓展辐射面,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江苏省沿江经济开发,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充分发挥在轻工、食品、纺织、环境、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科技优势,在科技服务、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决策咨询等方面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全面合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陈坚认为,江南大学地处无锡,所以无论是学校的党委、领导,还是全校的教师教职工都非常清楚,只有全面地为无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融入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当中,才能真正地实现我们的发展,也才能真正地作为地处无锡的大学,所以我们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把为无锡的服务作为我们最重要的任务。这几年学校与无锡的很多单位,共同承担了一大批国家或者部省的科研项目,很多科研成果在无锡的企业进行了转化,学校每年毕业5000名本科学生大概有1500到2000名的大学生留在了无锡,进行工作,为无锡的人才培养、为无锡的人才高地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江南大学的不断发展,正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市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30年来,无锡高等教育由原来单一的课本教学逐渐演变为产学研一体,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撑。正是因此,现在的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市现代文化的创造中心,成为社会文化建设的龙头。

来源:无锡教育网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