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对大学生就业难局,有人提出,应该再来一次新的上山下乡,号召大学生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中西部落后地区去。其实,自打五六年前,大学生就业出现困难以来,这样的建议,几乎每年都能听到,只是今年人们胆子大一点,径直把“上山下乡”这个旧口号再次喊出来了而已。但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基层,能消化大学生就业吗?事实上,对于中西部落后地区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那些地方能够安置大学生的岗位,比如事业单位、学校,早都人满为患,严重超编。我们下去支教的学生,发现那里的教师开始的时候对他们特别敌视,生怕他们留下来不走,抢了当地教师的饭碗。越是落后地区,岗位越是紧张,因为机会少,像点样的位置就那么多,但是人却不少,没有本事出去闯的,只能留下来争那点不多的好饭碗。同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人越多,这个地方产业就越是萎缩,因为卡、拿、要的人太多,造成原本就不利的环境更加恶劣。当年下乡的知青,真正经过考验锻炼的后来发迹的,只是少数,多数人白耗了青春,连起码的工业技能都没有,今天下岗待业的,大多是他们。改革开放三十年,事实证明,真正能消化就业的所在,还只能是城市,沿海工业化集中的地区,开发中西部,是个长远的规划,不能用来救急。我们得承认,这些年我们的大学教育出了问题,学生严重缺乏就业的基本素质,缺乏职业技能,更缺乏职业道德和责任感。面对当前的经济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长久之计,是由国家开办职业补习班,给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补补课,不能硬往下推,动不动就去西部,去基层,给本来就人满为患的行政体系塞人,让这个体系病上加病。
“上山下乡”与大学生就业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4-07 16:02:00
来源:新华日报
上下篇导读
- (2017-02-16 11:58:08)上一篇:关于国内外贸易的几个认识问题
- (2018-08-23 11:18:52)下一篇:白下琐言:十九世纪的南京纪事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