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在当代中国如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科学理论体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本目的在于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生产力,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跟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相结合而构成的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从哲学的角度解释,生产力就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的总和。可见,加强能力建设,这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要求。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确定的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中,其中有一条就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而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其中有一句就是“我们要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放眼全国各地各部门,他们争相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比拼的就是各自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我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一定要把“能力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并且要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科学发展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认识规律的能力和按规律办事的能力。所以,加强“能力建设”也不外乎是两个途径,即学习和实践。
一方面要讲学习,继续解放思想,提高学习时效性。学习方面有一条重要经验叫做“虚功实做”。有这样三个方法可以借鉴:一是比较法。正所谓“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不知从哪儿学,不知学什么,就从上下左右比出的差距开始学。二是深挖法。通俗的讲就是再多问几个为什么,从现象一直追问到本质上。学习科学发展观就要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本质学起。三是问题法。就是把学习与现实的突出的问题结合起来,带着问题去学,重大问题还需要组织班子进行集体研究、课题攻关。
另一方面要重实践,强化实践历练,注意经验积累。能力的养成最终要靠实践的历练和检验。脱离实践,不切实际,那就是“纸上谈兵”。所以,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加强“能力建设”,就必须联系实际,投身实践。在实践中,要善于把学到新理论、新知识与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起来,大胆尝试采用新办法、新工艺,并对创新实践过程中的成绩和问题及时总结,对经验和教训认真汲取。经过“实践—检验—再实践—再检验……”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就可以达到逐步提高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