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实(上海证券报):人们对环比数据的关注要明显大于对同比数据的关注,而忽略同比数据可能包含的大趋势特征。如,2月美国现房销售、新房销售和住宅开工环比增长了5.1%、4.7%和22.2%,于是,许多人将其视作美国房市触底复苏的先兆。事实上,拿现房销售、新房销售和住宅开工这三个指标来看,其同比数据是-4.6%、-41.1%和-46.5%,不仅分别延续了近30多个月来连续同比负增长的萎缩态势,甚至还达到了次贷危机以来的最差水平。在销量环比数据出现正增长的同时,房价仍在跌,更验证了市场在寻底,而非真正触底,更别谈复苏了。
非专业的市场人士,容易在理解同一现象的不同指标方面出现两种误差:其一,将次要指标的较大变化置于重要指标的较小变化之前,进而在趋势判断上有失偏颇。如,美国汽车销售2月环比增长8.79%,批发销售环比增长了0.6%,部分人士将其视作美国消费主引擎恢复的重要依据,但实际上,2月美国个人实际消费这一核心指标环比收缩了0.2%,而同样重要的工业产量环比收缩了1.5%,美国消费整体上看不容乐观。第二个误差是,容易将滞后指标的较大变化置于先行指标的较小变化之前,进而在预期未来上出现偏差。如,3月美国失业率走上8.5%,创1983年以来新高,部分人士认为失业率可能将触顶,但很显然,这样的判断并没有足够关注到大量就业数据中的几个先行指标,3月平均失业时间从此前的19.8周上升至20.1周,这意味着找工作的难度在加大,3月民间服务工作小时数从此前的33.3小时下降至33.2小时,这意味着雇主可以通过进一步裁员来代替缩短工作时间。两个包含未来信息的先行指标都表明,未来失业率上升可能性非常大,这远比滞后数据包含的未来信息要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