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思考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5-11 10:19:00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涌进城市务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必将产生一大批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与管理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全社会重视和关注。

  一、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监护脱节,管理难度增加。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只能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教。由于天然的亲缘和血缘关系,祖辈们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留守儿童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特别严重,很多监护人都管不住孩子。祖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过多地宽容放纵,少了精神、思想道德管理和引导。祖辈年老体弱、精神不济,再加上几个不听话的孩子,难以承担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之责。还有一部分则是哥哥姐姐管带弟弟妹妹,成了弟弟妹妹的监护人,哥哥姐姐是未成年人,不能对弟弟妹妹履行监护职责。

  (二)关爱缺少,亲情观念淡薄。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不能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关心和帮助,留守儿童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对于务工归来的父母,部分留守儿童表现得冷漠、木然、疏远,没有“爸爸、妈妈”的概念,宁愿与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在一起,这让父母感到惊讶和不解。父爱母爱的缺少给儿童心里留下了阴影,容易使儿童对父母产生怨恨,成年后会滋生怨恨社会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

  (三)情感孤独,心理问题突出。长期缺少父母在身边照顾,给留守儿童成长带来了巨大伤害,他们情感孤独,心理问题严重。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学习、交往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而得不到父母指导和帮助,他们内心想法、感受、体验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与方法,留守儿童容易自我封闭,心里孤独产生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人欺负,行为孤僻,有的行为甚至让人不可理喻。

  (四)道德失范,价值取向偏离。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愧疚于孩子,于是用物质、金钱对孩子进行补偿,每次回家都给孩子买很多东西,平常在电话中也要求监护人多给孩子一点零用钱,使得留守儿童逐渐养成乱花钱、摆阔气、相互攀比的坏毛病,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渐渐发生偏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存在危机。

  (五)教育滑坡,合力难以形成。父母外出务工给孩子留下对“爱”的渴望,也留下不少农活和家务事让留守儿童承担,这严重影响孩子们正常生活、学习,导致生活质量、学习成绩下降。监护人大多是年老体衰的爷爷婆婆,他们的文化水平,精力根本无法对孩子学习进行辅导。留守儿童教育存在学校“紧”,家庭“松”的“喇叭”式教育。学校、家庭、社会无法形成合力,留守儿童厌学、弃学、读书无用的思想严重。

  (六)生活下降,安全隐患严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而留守儿童跟着年迈的祖辈们生活,他们只能满足留守儿童生理基本需求。在食物营养搭配上却无法满足儿童健康成长需要。老一辈对疾病预防接种不理解,留守儿童卫生保健存在缺陷。撤乡并镇以来,不少偏远地区乡村小学被撤并到中心校,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孩子上学困难很大祖辈无法接送,留守儿童上放学的安全隐患突出。

  二、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的建议

  (一)政府主导。政府的主导作用要加强,要切实担负起主导责任。一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千方百计发展经济。增强吸引力,增加就业减少外出务工人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减少留守儿童数量;二是建立健全政策机制。认真落实国家《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政策。明确责任机制,政府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担负起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任;三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利用政府的宣传职能,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图片、网络大力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以有效措施督促农民工正确处理外出务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加大执法整治力度,特别是校园周边环境,突出整治网吧、游戏厅、录像厅及娱乐赌博场所,减少社会不良风气对留守儿童精神影响;四是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条件,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教育功能,让留守儿童吃、住、学在校园,让家长真正放心。

  (二)学校主体。学校是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主体。应把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一要摸清留守儿童底细,全面掌握留守儿童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二要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学生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按照“六个一”标准建设巩固“留守学生之家”;三要充分发挥“留守学生之家”作用,搭建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平台,利用亲情电话、网络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增强沟通交流;四要以“爱心爸爸”、“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形式,加强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关爱。定期展开“六个一”活动(即为留守儿童洗一次澡、梳一次头、修一次指甲、整理一次书包、辅导一次功课、谈一次心);五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以正确、先进的教育方法、理念为内容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监护能力、学习辅导能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六要认真落实国家惠民政策,将留守儿童纳入“两免一补”范围进行救助。

  (三)家长履责。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为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家长必须切实履行好自己的教育监护之责。一是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正确的教育责任观,不能把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二是加强联系。家长应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班主任老师的联系,随时掌握自己孩子在家和学校的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及时为孩子健康成长予以指导和帮助;三是调整外出务工方式。父母应以孩子为重,尽可能一人外出务工一人留家照顾孩子,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四是正面引导。家长要以正确的思想观念,正面的社会现象引导孩子,不能让自己在外务工烦恼或社会阴暗面影响到孩子。

  (四)社会参与。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要强化社会关爱。一是切实加强正确舆论导向和宣传,从严打击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二是招募关爱留守学生志愿者为留守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心理辅导、经济帮助、安全保障;三是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组织优势关爱留守儿童;四是广泛争取社会爱心人士捐赠救助,改善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环境。(作者为四川省南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岳云华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