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任期“缩水”与政绩“注水”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5-14 10:35:00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如果一个地方的领导干部变动频繁,必然影响到这个地方的发展,更谈不上科学发展。

  任期“缩水”必然导致行为短期化、功利化

  这些基层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板凳尚未坐热,就挪屁股,哪有什么心思谋发展!为了谋求升迁,只会一门心思搞政绩工程、做足表面文章,因为这符合一个干部短期内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行为逻辑。为了在短期内快出政绩,出大政绩,制造升迁的政治资本,势必会举地方全力,大干快上一批形象工程项目;又由于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健全、政绩考核机制不合理、问责机制未配套,这些领导干部甚至不惜做出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事情,对当地经济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最终由当地老百姓来承担,结果是“一个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等到事情败露时他们已达到自身升迁目的,调任他职,留下烂摊子让后任收拾。而官场的潜规则恰好又是新官不理旧事,新任的领导,尤其是基层领导往往是另起炉灶重开锅,一任领导一个发展思路,地方发展没有连续性和可持续性。这样“瞎折腾”,必然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违反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任期“缩水”必然助长政治腐败

  近年出现的少数领导干部买官卖官的腐败案件,显然跟过于频繁的调整干部有关系。实际上,频繁变动领导干部,在某种程度上既激励了干部跑官要官,又加剧了买官卖官的寻租。对于想升迁的官员而言,为了在较短的任期内达到升迁的目的,除了大搞政绩工程以外还必须经常跑官要官。民间流传的“不跑不送,听天由命。光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要想有进步,常去组织部。要想被提拔,常去领导家”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对于掌握下级官帽的人来说,缩短干部任期,经常调整干部职位,就是不断制造寻租机会,可以坐收卖官鬻爵的好处。所谓“要想富,动干部”,即是谓也。最近几年,也有不少地方推行公推直选等各种形式的民主选举,但是,如果这些经过民意选出来的领导干部不符合某些上级领导的意图,他们往往很快被交流、调动到无关紧要的职位上,而另外任用他人替代其职务。这种做法其实是打着民主的幌子而行人治之实,它是当下干部任期“缩水”的另一个不可轻视的原因,从根本上违反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决定精神的最终贯彻落实主要是县市一级党委和政府,县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科学发展也主要靠县市领导谋划,因此,在县市一级落实领导干部任期制尤其重要。而且,县市领导变动频繁,也会直接导致乡镇领导班子的变动频繁,从而影响了整个农村大局的稳定与发展。

  在农村基层,干部交流不应过于频繁

  基层领导干部任期“缩水”,主要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规范、用人机制不健全所致。上级领导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随意调配干部,其用人权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监督;这也是用人权只掌握在上级组织乃至系于一人之手的必然后果。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关键是要扩展民意基础,尊重人民群众的意见。通过民主的方式选拔的领导干部,也必须经过民主的方式交流变动,在其任期内上级领导不得随意变更职务。除极特殊情况外,在任期届满以前一般不得随意调配一个地方的主职干部,以尊重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意志,最大限度地减少选任干部在任期内的交流和调配。

  落实基层领导干部任期制,关键是完善政绩考核体系。政绩考核体系的完善,始终要体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彻底杜绝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真正让基层领导干部做到以人为本、促进一个地方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考核干部的政绩,既要看经济建设成果,又要看社会进步;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硬环境的加强,又要看软环境的改善;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又要看党的建设成效。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体系,是激励基层领导干部安心工作、干好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政绩考核指标设计,不但能够全面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的德能勤绩,而且要保证领导干部在一个职位的任期内安心干好工作,激励他们能够在其任期内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上下都满意的执政业绩。

  落实基层领导干部任期制,根本是建立有效的行政问责机制。实行干部任期制不是因为任期制本身的要求,而是为了对干部进行有效的行政问责,因此,干部任期制既是行政问责的前提基础,也是行政问责制本身的一个环节。通过建立事后责任追究制,可以让官员即使已升迁或交流到其它职位,也得对其任内行为负责。这点在基层尤为重要。每个地方发展都有近期计划和长远规划,每个干部也都有自己的发展思路。较高级别的地方领导干部在交流轮换之后,由于掌管一省的发展,牵一发而动千钧。因此,在前任推行的发展方向没有错误的情况下,一般会遵循。但是,县乡镇一级如果在任职期间突然调走,一揽子实施计划就会中途搁浅,新上任的领导又不愿走前任官员的“老路”,于是“重打鼓,另开张”。周而复始,终会形成历任官员发展蓝图梦断,新的劳民伤财不断涌现,最终坑苦的是一方百姓。

  (作者为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教授)

  资料链接

  基层干部频繁调动需要反思

  2007年,新疆喀什市委组织部曾做过一次调研。调研中了解到,农民群众对心目中的乡政府班子有诸多盼望。盼望之一是:干部调动或轮岗别太过频繁。调查发现,71.1%的农民群众希望乡政府班子成员能扎根农村,别一有机会,任职时间还未满就拍屁股走人。这几年,国家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各地都在积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农民群众很担心政府中途换“将”,使本该农民群众得好处、得实惠的计划或项目被迫“搁浅”。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斯鑫良曾直言不讳地说,目前的确存在有些岗位的领导干部调动过于频繁的现象,需要深入反思。必要的干部交流是需要的,但频繁交流,“屁股没坐热就走人”就很不正常,很容易滋长干部浮躁心理,引发干部短期行为,对地方的发展不利。尤其是选任制干部,任期未满就调动,既是对民主权力的不尊重,也是对一个地方的发展不负责。这也提醒我们在选拔干部、配备班子时,要注意统筹规划、通盘考虑。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对那些整天想着“帽子”,对老百姓的利益漠不关心的干部,将坚决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

  (人民论坛编辑杨轲整理)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作者:吴理财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