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学家,马克思有三大贡献、三点不足
本轮经济危机中,不少人援引马克思。我们不妨重新回顾这位伟大的思想家。
马克思一生有三个事业发展的轨道。最初,他想成为德国的哲学家,接着希望成为法国式的政治活动家、政治分析家和政治历史家。最后,他试图成为英国式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历史学家。
不过,马克思却没有完成自己设定的事业轨道。他尽力成为英国式古典经济学家,却没做到。晚期,成熟的马克思主要是经济学家和经济历史学家,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他也是政治活动家和预言家。
作为经济学家,我认为马克思有六项工作值得讨论,其中,有些至今仍很有价值,有些则不然,可以归结为三大贡献和三点不足。
马克思作为先驱者之一,很早就指出,金融危机和萧条不是一个短暂的阶段,也不是容易克服的。他认为,金融危机和萧条是市场经济的痼疾,如今,我们被再次警示了。马克思指明了问题之所在,他认为,经济周期和波动表明,长期来看,这套制度是不可持续的。不过,我们这些现代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将危机和萧条看做疟疾,而不是致命的肿瘤。凯恩斯主义或者货币主义,教给我们如何将周期性危机从危害生命的黄热病,转换为偶尔的盗汗和发烧——用点儿“经济政策奎宁”,就可以对付这些疾病了。
马克思也跻身最早理解工业革命意义的思想者之列。在其巨著《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除非一个人有很多奴隶,或者他有“代达罗斯的塑像、赫菲斯托斯的三脚祭坛之类的器具,可以不用手工就能使梭子织布或者让拨子自己拨动七弦琴”,否则,不太可能钟爱智慧。马克思认为,工业革命就使工人拥有了这些器具,并因此形成一个社会,在其中,人们可以钟爱智慧,并且不需要大批文盲和受到残酷对待、食不果腹、过度工作的奴隶来供养。
作为经济学家,马克思在某些方面是对的。他观察到工业化的收益要经过很长时间,甚至几代人,才能体现出来;但是,再分配的成本和对效率带来的收益的争夺,以及政治力量强大的商业阶层崛起,却会立刻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