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人看病不花钱”的消息在国内引起热议。有不少人提出一个疑问:神木县的财政能保证“全民免费医疗”一直实行下去吗?神木县卫生局专门负责“全民免费医疗”工作的康复办主任刘小军表示,神木县财政有充足的资金为百姓看病买单。(5月30日中国新闻网)
财政资金是免费医疗的硬件,财政充足是神木县坚定不移推进这一举措的信心。然而,最关键的问题还不只是财政资金是否充足,因为所谓“充足”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财政资金这块蛋糕如何切割的加减法。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财政资金的“公共性”,即对公共财政理念的认识。
公共财政是现代政府分配国家财富的基本理念与形式,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理论上说,政府在财政上的所有支出与分配都可以解释为“用之于民”,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政府办公条件与公务员福利待遇、增加的公务消费等等,都可认为是最终服从于公共服务的需要。然而,公共财力有限条件下,如何平衡轻重缓急与社会公平,怎样处理长远发展与现实民生需求的关系,检验着政府的民本理念,以及公共财政的“公共性”问题。
公共财政首先是一种弥补市场缺陷的财政体制。包括医疗事业在内的很多公共事业,在市场机制远不能解决公众需求,更不能实现公平的情况下,需要公共财政扮演应有的角色;而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公众的看病需求同其他支出相比,尤其为重、尤其为急———悠悠万事,唯人的健康与生命为大。
一提起民生、教育、医疗、保障房等等,很多地方政府便叫苦财力不足,然而全国每年公务消费9000亿,加上违规资金、盲目建设、形象工程等等,对比老百姓无钱看病的窘境,我们没有理由说公共财力有限是全民免费医疗的最大障碍。切割蛋糕的时候,多拔一毛以利民生,那么,全民免费医疗或许不止是神木能够做得到的。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撰文指出,“一些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打着保障性住房的名义,以各种形式为公务员建实物型住房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公务员住房保障享受‘超国民待遇’危害极大”。公务员的“超国民待遇”,不管是低价用地、减免税费,还是财政补贴,都有关于公共财政的蛋糕。这里,财政的“公共性”实际上是被少数既得利益者所侵蚀,财政的“公共性”因而有名无实。公共财政越“公共”,蛋糕切给全民的越多,越影响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其多分一口的可能性就越小。这种新的“不公”可能产生的阻力,或要比所谓“公民道德风险”、“财政承受力”对神木模式的影响大得多,这是尤需我们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