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爱国主义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6-08 11:10:00

  爱国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到毛泽东、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核心在不同时期对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都作出了深刻论述,为在新形势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迪。

  一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正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发展殖民主义,疯狂侵略贫穷落后国家,肢解被侵略国家并对被侵略国家和民族进行残酷地压迫和剥削。这一历史背景决定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爱国主义思想,就是支持并号召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深刻地指出:“工人没有祖国。决不能剥夺他们没有的东西。”工人阶级只有推翻资产阶级国家,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把自身组织成民族,这时的无产阶级才能称得上有国可爱,才能真正举起爱国主义的旗帜。对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来说,“排除民族压迫是一切健康和自由的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当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时候,它的内部发展过程才会重新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号召,被奴役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全部力量、自己的全部心血、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来反对外来的敌人”。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的爱国主义,就是被侵略被压迫的民族要全力反抗外国的侵略,解除国家的被侵略和民族的被压迫,这是报效自己祖国和民族的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和实践。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坚信,只要发生侵略战争,被侵略国家的爱国主义者就必将团结一致,义无反顾地起来保卫自己的祖国,打败侵略者。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为争取国家民族独立和解放而斗争的爱国主义,为被侵略国家被奴役民族的爱国主义者指明了方向。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被压迫民族来说,反抗殖民统治,争取国家和民族的解放,粉碎外来势力加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既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也是推动自己祖国和民族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加紧侵略扩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与被侵略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面对空前尖锐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列宁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解放的爱国主义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总目标紧紧联系起来,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著名口号,坚持、发展并实践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爱国主义思想。

  列宁以实际行动实践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爱国主义的思想,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位真正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爱国者。在领导国内推翻沙皇反动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祖国伟大斗争的同时,列宁还将爱国主义的行动赋予了更高的国际主义的意义。列宁认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争取民族解放的国家的爱国主义者,应当“进行忘我的工作来发展本国的革命运动和革命斗争,毫无例外地支持(用宣传、同情和物质来支持)所有国家的同样的斗争,同样的路线,而且只支持这种斗争和这种路线”。正是由此出发,列宁反对不作任何“妥协”的小资产阶级的狭隘的爱国主义,提出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应是以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为基点的爱国主义。1918年,面对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的分歧和争论,列宁指出:“当我们必须缔结布列斯特和约的时候,从狭隘的爱国主义来看,这一步骤是背叛祖国;而从世界革命来看,这却是对世界革命帮助最大的正确的战略步骤。”“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只能期望自觉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懂得下面这个真理:为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最高利益,我们承担而且应当承担最大的民族牺牲”。

  列宁把本国的解放斗争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有机结合在一起,赋予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以新的内涵,为我们辩证理解和正确实践爱国主义提供了宝贵启示。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曹普 韩玉瑜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