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文化体制改革必须面对的几个现实课题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6-10 15:42:00

  在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改革成就,全面推进文化领域改革进程的同时,冷静地思考改革进程中的得与失、找出不足或误区,有利于文化体制改革在攻坚克难阶段向纵深推进,有利于巩固文化体制改革的已有成果,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把中央提出的文化“两大一新”战略任务和宏伟目标落到实处。

  回顾和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文化发展与改革进程,有些问题我们无法回避,有些至今还是误区。对它们大胆做一些思辨思考,也许不无裨益。

  1、文化建设作为国家“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相当多的直接影响文化发展的决策权力机构及其领导者眼里或脑袋里,仍然被“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民生就是吃穿用住,文化与民生无关”,“文化是教科文卫体序列中的小兄弟”……这样一些看似“现实”的流行观念占据着,并且直接影响到国家和区域公共财政的支配结构。这些观念对国家文化发展决策(比如文化投入)与文化体制改革深化(比如宏观体制)等文化建设的格局究竟产生的是怎样的影响?我们应当怎样克服这些影响?

  2、经济上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出了新路,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文化领域的改革,却因其属于上层建筑的特性和现实阻力,进展并不顺利。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理论,市场经济对文化是不是都是负面的影响?或者说,文化走市场是否必然危及社会效益和公共利益?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政治经济结构怎样才能保证文化的社会效益?资本进入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能否对文化尤其是主流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促进作用?这种作用需要什么体制机制来予以保证?这都是我们在搞改革时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3、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公益性和经营性特征来划分文化单位的改革取向,理论前提正确,但制度设计是否完善?政策措施支撑体系是否已经全面到位?现实情况是:先改革的,先尝到了转制改企后职工社会保障待遇下降的“苦果”而不是事业发展收入增加的甜头;不改革的,还可以照旧吃事业单位“空饷”以延宕时日。因而不少文化单位甚至主管部门,对文化体制改革是说得多、干得少,“口惠而实不至”,宁可承担保守的指责,也不愿主动推进改革。

  4、文化体制改革此地的成功是否意味着彼地也必然成功?怎样把握文化体制改革的普遍性规律和各地改革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应当看到,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运行的体制机制,广泛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各个领域,因此文化体制改革发展不平衡,是其基本特征。

  5、新闻领域体制改革难以深入的症结在哪?雷区在哪?表面来看,主流媒体在数量上、影响上仍占优势,但这是在国家财政资助扶持的框架下,在政府对刊号、书号的严控之下,在中国国内传媒市场垄断经营的情况等多重机制作用下勉强得以维持的体制,它是一种脆弱的、缺乏竞争力更难以保证可持续发展的现实。

  面对市场化日渐深入的解构效应,面对西方传媒无孔不入的渗透攻势,新闻领域的体制改革,不能总是处于“防守”态势。

  6、集团化是不是国有经营性文化机构改革的万灵药或唯一方向?不可否认,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做大做强,集团化是有效路径。它的优势在于可以迅速增强竞争力,甚至可以形成垄断竞争力。但是,在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任何非产业关联和利益链条驱使、任何非企业自发购并融合的企业集团,绝不可能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撮合或强制整合而做大做强,此种例证中外皆有。客观地说,源于国家意志利益背景下让主流文化机构做大做强的战略考虑,无可厚非。综观近年来如火如荼的文化产业集团化进程,不少新组建的集团,其体制变革资源重组的动力,大多源于党政机关的政治考量,有的实质上是“拉郎配”。但动机不等于效果,这类拉郎配式的集团,“出生”后效果并不理想,有的貌合神离,有的不得不“复旧”。比较而言,国有文化产业集团,南方成功者多,而北方成功者少,这其中的奥妙,值得我们深思。

  7、新时期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滥觞于剧团,也困惑于剧团。中国国有艺术院团的改革,经历了70年代末的复苏、80年代的猛进、90年代的局部推进与观望三个阶段,新世纪以来的改革试点及其经验的总结推广,表明它已经进入攻坚克难取得突破的第四阶段。30年来,除了“文革”这一特殊时期,总数2800个左右的国办剧团,在数量上增减并不突出。作为历史悠久、硕果丰盛的演艺大国,当代中国人观看演出的年人均0.3场的纪录,远低于世界平均值。新中国成立以来,剧院团演出场次最高是1958年205万场,而2000以来至今,已降至年均42万场左右;每团年均演出场次和经费自给率,从1964年的518场和68%,降为2007年的170场和30.3%,这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下降的趋势,深刻地揭示了艺术院团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8、文化体制改革近年来在某些领域面上推进迟缓和效果不佳,还有一个原因也不容忽视:以为有了宏观方向正确的高层级文件,有了一个粗略的构想或者框架,就会让大家一往无前地推进改革。事实表明,高层宏观领导部门将主导、指导和实际操作大权集于一身,某些机构越俎代庖,缺少协调与配合,致使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冷眼旁观,有的甚至只是做点花样文章敷衍了事;制订改革方案的操作人员构成上,熟悉文化体制改革历史与现实情况方面的人员比较欠缺。值得注意的是,新一轮改革在时间表、路径、模式方面已初见清晰,但应该在改革进程中继续完善。

  文化体制改革,是中国文化的自我更新,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文化领域的伟大创造与积极探索。我们已经取得了进展,我们正在走向更大的突破。“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成功之日,必定是中国文化重铸辉煌之日!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徐世丕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