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元霸权的含义
国内外大多数关于美元霸权的研究只是笼统地考察20世纪4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以来美元的国际地位及其影响,却往往忽视了在此期间美元霸权运作机制和实质的根本性变化。廖子光先生在《美元霸权必须终结》一文中,将美元霸权严格地界定为自1971年以来,美元作为一种没有黄金支撑、没有美国货币和财政纪律约束、只靠美国军力和地缘政治实力支撑的不兑现纸币,却继续担当全球金融与贸易的首要储备货币的角色。廖子光对美元霸权的定义现已经得到广泛接受。
从表面上看,美元只是美国政府发行的货币,它的特殊性也仅在于它是全球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的计价单位、支付和储备手段,国内学界对美元霸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关注最多的是美元霸权如何为美国取得了一笔铸币税收入和美元霸权如何向世界输出通货膨胀,而没有充分认识到美元霸权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地缘政治现象,已是内化于全球经济增长,并牵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每根神经的主导性机制。美元霸权既体现在物质层面,也体现在意识层面。在物质层面,美国强大的军力和世界关键商品以美元计价维持着美元在全球的显赫地位和结构性优势;在意识层面,倡导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新自由主义虽历经批判,但仍支配着全球大部分国家的思维。
据笔者统计,2006年初卸任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至少三次自豪地使用“霸权”一词来描述美国金融地位的显赫和结构优势。可以说,格林斯潘比谁都了解美元霸权对美国经济增长、对美国维系其惟一全球超级大国地位、对新自由主义在全球拓展的重要意义。所谓美元霸权,实质上是美国政府通过没有任何实物支撑、没有任何纪律约束的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中的首要储备货币地位,引导和塑造的一系列有利于其领导和支配全球的制度安排。
二、美元霸权的缘起与形成
二战结束后,随着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主导国家,美元取代英镑的地位,成为主要国际货币。上世纪40年代中期创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相挂钩、其他货币比兑美元的国际间货币交易准则,由此奠定了美元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通货凌驾于世界其他货币之上的优势地位。1948年生效的关贸总协定确立了交易自由、市场开放的国际贸易准则,这推动了美元向全世界的流动。
开始,美国也想担当欧洲在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定之后近300年期间所扮演的主导世界的角色。然而,经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受挫,美国政府发现,按照欧洲统治全球的路走下去,前景只能是步欧洲的后尘。原因很简单,随着帝国战线的拉长,总有一天,其经济会不堪重负而崩溃。而早在越战期间,美国就意识到,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发的横财,经过朝鲜战争和越战,大都流向了其盟友西欧和日本,战争再这样打下去,其实是为重新崛起的西欧、日本做嫁衣裳。而这两者正日益对美国的主导地位发起挑战,要求更多的平等对话。
为维持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主导地位和摆脱长期的黄金外流及财政困境,1971年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果断地决定将美元与黄金脱钩。开始,美国政府并没有意识到,由于美元是世界通货,美国国际收支赤字的无限增大会为其带来国内外财政支出的“金融搭便车”。也就是说,虽然美元与黄金相脱钩,但资本主义世界仍将不得不接受美元,因为还不存在其他可以运作为国际货币的通货;也由于美元与黄金相脱钩,美国的贸易赤字可以不受任何束缚地无限扩大,从而,美国联邦预算也可以不受任何束缚地无限扩大。换言之,美国的对外投资和国内消费可以高度膨胀,而不用顾忌债务负担。
1972年这普通的一年,现在看来,是当前新型国际金融体系形成的关键一年。一位年轻的美国经济学者迈克尔·赫德森从美国赫德森研究所接受了一笔资助,研究黄金非货币化的影响。他的研究报告在1972年出炉,分析指出,作为一个通货为世界货币的全球强国,从短期来看,美国的账户失衡问题会实际上加强其全球经济主导地位,而从长远来看,不断扩大国际收支赤字无异于饮鸩止渴。该报告递交给当时的尼克松政府后,尼克松政府官员说:“哎呀,棒极了!”然后,他们反其道而行之,将赫德森对帝国主义的分析转变为“如何做”的订单,而不管赫德森已将该报告写成一份“如何不做”的订单。就是自该年起,美国政府开始有意识地将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作为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中“金融搭便车”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