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省直管县”是国家重大战略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6-17 10:38:00

  国家行政学院张占斌教授新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成果《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实践创新》(以下简称《创新》)一书,已经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年1月正式出版。国内学者系统研究“省直管县”问题的还不是很多, 张占斌教授多年来一直关注县域经济,在很多重要场合一再强调“省直管县”是实现统筹城乡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创新》一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政策建议,非常值得一读。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中央近年来在不同文件中对“省直管县”改革问题已数度涉及,但一号文件中的这段话无疑是最新的表述。这也再次表明中央鼓励地方大胆创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决心。下面结合对《创新》的理解,谈一下有关“省直管县”问题。

  “省直管县”改革目的是把县域经济做强

  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较快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制度创新的推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创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大发展。另一次是90年代初中期,有了农村办工业的制度创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经济又一次得到较大的发展。当前,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县域经济制度创新又进入活跃期。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看,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公共资源的配置变化,也会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力。

  县域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据统计,目前我国有2070个县域经济体,占国土面积的95%,占人口的7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0%。全国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县域经济吸纳了近70%。我们这么大国家,如果县域经济不能较快发展,会直接影响到城乡一体化进程,也会直接影响到“三农”问题的解决。这些年,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县级政府权责不对等、经济管理较弱、自主发展的空间较小。“省直管县”改革出台,它的目的就是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

  现在壮大县域经济迫切需要推进扁平化放权式改革,增强县一级政府发展经济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放权式改革是调动行政或市场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本经验。当前,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制度创新,从管理体制上对县域经济“松绑”,实行“扩权强县”直至“省直管县”。如果全面回顾浙江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不难发现,浙江奇迹的出现,“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作者在《创新》中重点论述的内容。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对县乡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体制改革,将农产品的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这说明中央要减少地市环节,鼓励省“一竿子插到县”,这是中国当前地方行政改革的端倪,是国家的大战略。

来源:人民网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