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开发已“升级”为国家战略,一个现实又迫切的话题被摆到面前:沿海区域产业布局如何避免各自为战,做到既互补又错位发展?江苏沿海开发,长期以来过于依存于苏南、苏北平衡发展战略和长三角经济圈的辐射作用,使得沿海区域发展一直处于离散状态。因此,要转变发展方式,走区域经济合作之路,完善沿海区域经济布局,形成东部沿海共同发展、互动并进的新局面。
一是走三环联动之路。沿海区域经济合作要培育和完善开放的区域性要素市场,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优化配置,推动城市、市场、企业三环联动。城市联动。城市体系是沿海开发的依托,沿海区域更宜采取集中型城市化战略。要围绕构建沿海现代城市带的目标,推动连云港、盐城、南通朝着构建沿海组团式中心城市的方向做大做强,努力建成三个百万人口的大型城市。同时,加快培育沿海中小城市,形成大中小城市优势互补、协调共进的沿海城市群格局。市场联动。沿海三市要树立区域整体意识,共同为区域系统的要素流通创造畅通的渠道,促进地区间人流、车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互动;强化信息公开、透明,实现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建立长期的、专门的、时效性很强的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人才、资源、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企业联动。要大力促进沿海微观经济领域中的各种经济活动,鼓励企业跨地区发展、兼并、收购、联合。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企业集中、市场集中和产业集聚,增强欠发达地区企业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
二是走资源整合之路。江苏沿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要使沿海区域经济合作取得实效,就必须要整合区域资源:一是整合岸线资源。根据沿海岸线不同的水深条件、土地资源、环境容量,切实加强沿海项目和产业布局的分工协作,在港口分类和产业特色上形成互补,使沿海岸线开发利用更加平衡合理。二是整合园区资源。将省、市、县各级园区有效整合在一起,推动沿海产业园区布局衔接、功能叠加、政策共享、南北互补,形成优势明显的产业基地,以取得巨大的集聚效应。三是整合土地资源。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后备资源优势突出,拥有约占全国1/4的滩涂湿地和百万亩的低产盐田。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快沿海滩涂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三是走联合营销之路。江苏沿海区域要从区域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出发,树立区域经营与经营区域的理念,要打破传统的以“竞争”和“零合”为基础的区域竞争思想,建立以“共赢”和“协同”发展为核心的区域经营理念和经营区域的新思想;树立“打破藩篱,加速合作,放大产业版图,做大区域经营”的新理念,把江苏沿海区域作为一个整体,科学规划、经营与管理。 江苏沿海区域要联合打造属于自己的名片品牌,充分利用政府媒体,扩大宣传,不断增加区域的影响力,联合向国家、省争取优惠政策,同时吸引世界的关注;江苏沿海区域要联合打造沿海品牌:打造企业产品品牌、打造劳动力产品品牌、打造农业产品品牌、打造旅游产品品牌。
四是走生态建设之路。 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资源开发和利用,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注重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沿海三市的比较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土地后备资源、海洋资源、农副产品资源。对沿海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始终把高质量和高效益放在首位,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共同打造绿色海岸、生态海岸。对海洋生物资源的采捕,要防止一哄而起,乱采滥捕;对海岸带资源,应根据不同类型宜港则港、宜工则工、宜渔则渔;鼓励企业采用低能耗的先进工艺和技术,积极发展清洁生产。沿海三市共同合作通过价格机制、投资方向、税收调节等政策手段引导资源利用方向,提高沿海资源的配置效率。(作者为盐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