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方东美的和谐观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6-22 10:34:00

  在现代哲学史上,建构一个广大和谐的哲学体系是一代“诗哲”方东美孜孜以求的目标。他认为,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源自于《尚书》的“皇极”或“大中”这一人类永恒向往的意象和《周易》生生不息的生命动态过程。老子、庄子对于“反者,道之动”及其双迴运行理论的阐释,为这个和谐有机体的维护和捍卫找到了新途径。佛教的“去除遮蔽”以及西方哲学的“万物相互摄受”,分别对于人类心灵的和谐和消除内外二分的和谐思想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皇极”、“变则通”与儒家的广大和谐机体

  方东美认为,儒家和谐思想起源于《尚书洪范》和《周易》,这也是中国哲学的源头。《尚书洪范》是中国古代的治国启示录,主要观点为“德治”。天子代天行教,以九大范畴建立人间和谐秩序,而关键在于“皇极”或“大中”,代表的是绝对正义的永恒理想和向往,一方面警告统治者,一方面让全民修德行善,祈向高雅的境界。然而,人类永恒的理想在面对变迁不已的现象时,还需要《周易》的变化哲学,既说明人类世界的形成过程,也能肯定变化不是无目的,而是充满生生不已的活力与希望。“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由此再与天地之道相通,进而参赞天地的化育,既不忽略人的核心地位,也能兼顾宇宙大化流行,为人的精神发展保留了无限提升的空间。孟子所谓的君子,是“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人的生命向着至善至美的更高价值目标发展,人格的尊严与人性的可贵也可获得确证。以上两处思想源头,说明了人类永恒的理想与变迁的世界如何双轨并立,如何由此安顿人生,求得长治久安,一静一动,共同指向生命与宇宙这一广大的和谐机体。

  二、“有无”双迴运行与道家的和谐精神流贯

  自幼“酷嗜庄子”的方东美对道家可谓青睐有加。他说,“一旦进入道家,便觉气象大不相同,如历神奇梦幻之境”。老子的本体道,是宇宙万物的真正源头,以道体、道用、道相、道征等不同的角度展露八面玲珑的特性,道的本体、作用、现象、悟道的圣人所显示的验证等,都可将“玄之又玄”的奥秘,运用在人间,化解所有因为偏差知见所造成的烦恼与痛苦,实现和谐。向上求贷,向“太空人”的境界提升,是为“无”的“无之以为用”的“上迴向”运行。

  道家的另一代表庄子以“后设哲学”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哲学精神,以大的心胸大的气魄,把握寓言、厄言、重言背后的真理,发现其统合性整体真理。庄子肯定了老子的“空虚以不毁万物为实”,即接受万物的现实情况,但又能在空虚中不受万物的干扰,由此保持精神与道的冥合,进而达到逍遥无为的最高境界。“以道观之,物无贵贱”,方先生赞许庄子的这种思想,即就万物作为个体来说,应肯定其价值。人的自我展现,需要超脱一切有形与无形的束缚,无所求则无所待;在任何处境中,都可自由自发地随顺而提升心灵,达到与道为友而同游的娱乐境界。要“坐飞机”,“放风筝”,在“寥天一”的高处由“无”的境界俯视人间,便活力充沛,体现“有”的“有之以为利”,最终使“上迴向”与“下迴向”相结合,“有无”双迴运行,实现天人合一的精神和谐。

来源:人民网   作者:施保国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