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突出“以和为美”推进科学发展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6-24 14:06:00

  科学发展观是和谐的发展观,它致力于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是社会发展的最佳手段、最高境界和最具说服力的标准。炎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陵寝之地,也是湖南株洲市的一个老、少、边、山、穷县,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炎陵县必须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大胆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开拓创新,牢牢树立民本观、生态观和协调观,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美,全力实现“又好又快、进位争先”科学发展的目标。

  一、树立民本情怀,切实改善民生促进民富。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是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衡量一个地方的发展成效和工作实绩的标尺,要看是否真正把感情放在民众中,把心思放在民生上,把工作重点放在促进民富上,要看是否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不能光看GDP和财政收入增长了多少,更要看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增长了多少,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多少。因此,我们必须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上尽力而为,想民众之所想,急民众之所急,办民众之所需,努力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新农村建设“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目标。⑴在增加农民收入上多想办法。促进农民增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发展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突出发展重点区域,形成优势产业带;培训新型农民,提高他们的科技增收能力、市场经营能力以及专业化生产能力,通过政策扶持、政府引导、科学生产和经营,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切实提高农民的平均收入,实现共同致富。⑵在优化农村环境上多下功夫。按照优化城乡生产力和人口布局的要求,着力形成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相配套的规划体系和建设格局;通过撤并小型村、拆除空心村、缩减自然村,不断优化村庄布局,加快建设中心村和农村新社区;抓紧年度“10件实事”的实施,加快推进以“三清四改”(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栏)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改善农村的生产环境、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⑶在改善乡村风气上多做工作。民风的好坏严重影响着农民的居住安全和生活质量,要在消除农村不稳定因素方面,如山林土地问题、村级财务问题、基层干部作风和能力问题,农民生产生活保障问题以及农民的文明素质问题,进行重点关注,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农村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千方百计维护社会稳定;加大“民为本、和为美、讲奉献、勇争先”炎陵文化的建设力度,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实现乡村风气好转,社会安定和谐,让广大农民能够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生活。

  二、树立生态理念,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和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粮,这是实践中得出的一条最深刻的经验教训。⑴把“生态立县”作为第一战略来实施。炎陵的产业发展都是构筑在生态优势之上,只有努力维护好、发展好生态优势,才能有炎陵的水电之源、兴工之基、旅游之利、民富之本,才能有效促进“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旅游强县和开放活县”整体战略的实施。我们抓项目、谋发展要学会算资源帐、算生态帐、算长远帐,那种只追求GDP的增长,而不考虑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的观念,必须坚决摒弃。决不能只注重速度的“快”,而要更加注重效益的“好”,更加注重优化结构、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相协调。⑵积极建设生态城镇。坚持以绿为美、以畅(通)为美、以和为美,高标准、高起点地完善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精雕细刻”:对城镇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局部、每一处景观的风格和色调进行精心设计和雕琢,建设一批体现炎陵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区域、标志性建筑;“疏堵治乱”:加强路网建设和城管工作,改造和提升城区主次干道,优化交通秩序,确保居民出行出车畅通;“梳妆打扮”:整治主、次干道广告标识,清除城镇视觉污染,美化临街景观;“显景见秀”:挖掘、利用好城镇山水资源,对有条件的单位和小区拆墙透绿,让围墙内的园林花圃成为大家共享的城市景观;“栽树添绿”:积极推广绿色运动,倡导生态化生产与消费方式,在城镇中心区域、人居集中的重点部位、主次干道的两旁人行道进行绿化整体设计,广泛种树,提高城镇绿化率,着力打造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城镇。⑶着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遵循生态规律和生态学原理,用生态理念发展农业,推广沼气、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特色农业,形成规模经营;用生态理念发展旅游,把发展旅游经济作为第一重要的支柱产业来抓,树立“旅游旺则炎陵兴”的战略思维,打好“炎帝牌”,扩展生态特色,积极发展以认识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为内容的生态旅游,如推出生态考察游、动植物观赏游、登山探险游等等项目,举全县之力,3年内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用生态理念发展工业,推进资源消耗减量化、污染物排放量最小化、废弃物资源化和工业企业园区化,“生产要上去、能耗要下去,效益要上去、污染要下去”,凡新上企业,都要经过“生态”审核,对原有企业,一律进行生态评估,不合格的坚决予以关停,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决不要肮脏的GDP和“有污染”的财政收入。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要彻底改变传统的“靠山吃山”观念,告别“木头财政”,培育绿色型农业、环保型工业和生态型旅游业,着力构建“以林养水兴旅游,以水办电兴工业,以工哺农促生态”的生态特色经济体系,从而形成生生不息的永续发展、和谐发展态势。

  三、树立协调意识,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五个统筹”,才能协调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炎陵作为一个山区农业县,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很重。⑴要以工促农。培育产业集群,将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采取堆罗汉、滚雪球、做乘法、借钱花的方式,集中发展纺织业、材料工业、水力发电、农产品加工、旅游工艺品加工等产业,扶持发展健康食品、植物发电等新兴产业,不断提高工业对农业的辐射力;用工业化的理念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采取“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建立“品牌+标准+规模”的产业经营链条,促进笋竹、白鹅等农产品加工业步入快车道;发展特色农业,建设农畜产品基地,树立不求其多、但求其特,不求其全、但求其精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优质水果、生态茶和食用笋等特色高效农业,构筑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发展格局。⑵要以城带乡。拓展城镇就业渠道吸纳农民,鼓励大企业创造条件,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发展宜居小城镇转移农民,把乡、镇、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吸引到小城镇,让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走进工厂,进入集镇,实现农民变居民,农村变社区,分散变集中,提升城镇化水平;建设集中居住区安置移民,将一些小的、分散、零乱的村进行归并,对那些远离集镇、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环境恶劣的边远村实施生态移民,集中居住,引导农民下山、进城,向二、三产业转移。⑶要城乡联动。长期以来,以户籍制度为分水岭形成了就业、社保、教育、公共投入制度等一系列的二元社会体制,城乡联动是新形势下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难题的一把利剑。关键是要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实现城乡体制基本接轨、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城乡社会发展同步、城乡社会保障对接、城乡基础设施联网、城乡居民利益同享,最终形成“体制统一、规划统筹、资源共享、利益共得”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城乡联动是一项系统性、艰巨性的体制改革工程,我们必须要有大无畏的精神气概,有细致周到的制度安排,才能使改革有所建树。只要通过城镇规划向农村扩展,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大改革建设力度,就能真正实现城乡协调、和谐发展。(中共株洲市委副书记、炎陵县委书记) 

来源:人民网   作者:李 晖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