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高书生:文化产业发展将呈五大趋势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6-24 14:06:00

  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高书生说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年初开始起草,目前正处于报批阶段

  □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推动骨干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发展

  □文化与旅游业、制造业的结合将越来越明显

  □正在制定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的类别和范围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将呈现五大趋势:一是文化资源进入大调整、大整合的时期;二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步伐不断加快;三是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四是文化与旅游及制造业的结合越来越明显;五是文化产业发展已经从自发转向自觉。”6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文化产业30人论坛”上,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高书生如是预测。

  高书生透露,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相关部门从今年年初就开始起草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目前正处于报批阶段,其主要内容是对近两三年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规划。下半年还将启动骨干文化企业培育计划、文化企业上市规划以及文化产业基地建设规划,起草“十二五”时期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对中国文化产业的框架结构,高书生提出了新的设想,即把文化产业分为渠道和内容两个方面——从渠道的角度来讲,主要有四条:一是出版物的发行,包括图书和报刊;二是广电网络,包括有线和无线;三是电影院线;四是剧场连锁。从内容生产来讲,有电影生产、图书和报刊出版、舞台艺术表演、广电节目生产,还有音乐等等。总之,文化产业要想快速发展,就必须坚持“渠道优先、内容强势”。

  高书生强调,目前渠道方面,如出版物的发行,下一步要建区域性的中心,要实现全国的互联互通,建立中国出版物发行的高速公路;广电的网络也将变小网为大网,还要加快电影院线的建设,剧场连锁下一步也要重点发展。内容生产方面,要综合性和专门化并举,打造实力雄厚、多种业态、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综合文化企业集团,希望能够培育出市值过千亿的文化企业“巨无霸”。

  高书生表示,“大调整、大整合”的判断是基于未来改革的方向。目前,国内文化资源的配置主要采取行政化的方式,如按照行政区划、行政的级次以及部门分配文化资源。这与市场经济体制严重不适应,不仅造成了地区封锁,而且造成了行业壁垒,最终对发展文化产业非常不利。与国际上相比,中国文化企业非常弱小、同质化非常严重。比如,德国的出版商——贝塔斯曼2006年的销售额是193亿欧元;中国579家出版社的年销售额之和,也只是在600亿元左右徘徊,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推动骨干文化企业的跨地区、跨行业发展。

  文化和科技的结合既可以催生出文化新业态、传播新渠道,又可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对此,高书生透露,根据最近出台的改革配套政策,中宣部正在制定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的类别和范围,包括文化产业共性技术、文化产品生产技术、文化服务技术、文化传播技术、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储存及文化遗产保护技术、传承文化的材料技术、高新技术改造文化产业等七个类别。

  在产业融合方面,广电的两张网,即有线电视网络和无线移动网,随着技术改造和规模化发展,将成为整合文化资源的重要平台,出现电视图书馆、电视互联网、电视报刊、电视剧场以及手机电视、手机电影、手机报刊、手机图书等新业态。所以,文化产业的行业界限会越来越模糊。

  此外,文化和旅游、制造业的结合也将成为一大趋势。比如,随着文化资源的开发,深度旅游必将会在中国出现;将文化创意与制造业相结合,把文化的内涵或者文化的元素植入到产品中去,如新型陶瓷产品等建筑装修材料,势必将提高产品的文化含量与附加值,又可以带动制造业的升级与发展。

  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会从自发走向自觉,体现在国家层面加紧制定全国性文化产业规划,既要做好宏观布局,更会加强调控引导。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张玉雷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