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7-03 14:44:00

  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弄清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进入新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综合国力竞争愈来愈激烈。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国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增多,世界进入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从国内看,我国发展的总体形势很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影响我国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抓住我国发展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积极应对严峻挑战,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及忠于人民、服务人民的人生观,坚持从当今世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正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正确认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承认矛盾、弄清矛盾、正视矛盾,才能妥善解决矛盾。既不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这样,才能在指导思想上形成共识,在实际工作中形成合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胡锦涛同志一再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发展为什么在科学发展观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呢?就是因为我们党执政的首要任务是带领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离开发展生产力和为人民谋利益,连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站在时代高度和新的起点上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又好又快、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的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所包含的基本理论观点就是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展开的。只有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说,就是肯定和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集中体现。反过来说,也只有学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更加理性更加主动地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这个核心。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从根本上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最终导致生产方式变更的基本力量——人民群众的历史。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到底都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当然也应是自己创造的一切财富和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党的事业之成功依赖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创造力的发挥。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学好历史唯物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要让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让创造社会财富的一切源泉得到充分涌流。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脱贫、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热点问题,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使党的全部工作落脚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

来源:人民网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