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憧憬与奋斗:关于新中国的国家形象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7-16 15:40:00

  编者的话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今天,13亿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稳定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蓬勃生机,一个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新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本报自今日起在理论版开设“壮丽史诗·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专栏,陆续刊登有关文章,回顾党的光辉历史和共和国的光辉历程,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反映中国人民精神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

  最近,通过集中研读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有关新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论述,受到极大启发和鼓舞。诚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的面貌,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不应该是旧的,都应该改变”。新中国成立60年,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一盘散沙、贫穷落后的国家形象,塑造了新中国团结进步、焕然一新的国家形象。邓小平同志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变了中国的形象”。在中国共产党领袖们的话语系统中,对新中国国家形象的论述,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办自己的事的形象

  邓小平同志明确说过:“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中国人民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站立起来的,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按照中国社会历史特点,独立自主领导人民实现的。因此,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视为最可宝贵的民族精神、最为重要的国家形象。

  近代以来屡遭列强欺凌的中华民族始终怀着民族独立和强国富民这两大历史追求。毛泽东同志对此作过深入分析。他强调,“一个不是贫弱的而是富强的中国,是和一个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独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中国,相联结的。” 江泽民同志对此作过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精辟阐发。他强调,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100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彻底结束民族屈辱的历史。这个历史伟业,我们党已经领导中国人民胜利完成了。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中叶的100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则是为了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伟业,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已经奋斗了50年,取得了巨大进展,再经过50年的奋斗,也必将胜利完成。这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篇大文章的上篇是实现民族独立,下篇是实现强国富民,而贯穿这两大历史追求的思想红线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在中国共产党领袖们的话语系统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个概念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首先,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我们的方针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同时,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不能也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我们需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用的先进文明成果。但是,完成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从根本上说,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必须“独立自主地搞建设”。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是我们发展的根本基点。胡锦涛同志强调,我们必须主要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依靠扩大国内需求、依靠提高国民素质来推进我国的发展。

  其次,适合中国国情的前进道路只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中国人民自己来寻找和创造。毛泽东同志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就强调指出:“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鲜明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在这个问题上,因为缺乏经验等原因,我们曾经走过弯路、吃过苦头,付出过沉重代价。错误和挫折使我们懂得了应当和怎样独立自主地寻找中国自己的前进道路和发展模式。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那样,我们“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新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自己的民族自尊和自信,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和压力挑战,都不能有丝毫屈服。邓小平同志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说过:“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着酷爱自由,追求进步,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的光荣传统。对外来侵略者无比痛恨,对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无比鄙视,对爱国仁人志士无比崇敬,已经成为我们宝贵的民族性格。”胡锦涛同志把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概括为以下六个鲜明特点,这就是: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

  第四,我们既珍视和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也高度尊重别国人民的独立自主权利。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始终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放在第一位。同时,高度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计较历史恩怨,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别,不分国家强弱,同所有国家发展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友好合作的关系。

  新中国之所以如此酷爱和平,之所以始终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归根到底,有以下三个重要原因:

  第一,爱好和平是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反映了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希望天下太平、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胡锦涛同志强调:“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中国人在对外关系中始终秉承‘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精神,主张‘协和万邦’。中国人提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主张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还多次强调,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外族侵略之苦。从鸦片战争起,先后欺侮过中国的列强就有十几个,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苦难,深知和平之宝贵。我们绝不会把自己曾经遭受列强侵略、压迫和欺凌的苦难加之于人。

  第二,维护和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因此,一百年,一万年,我们也不会侵略别人。”邓小平同志强调:“十亿人的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十亿人的中国坚持和平政策,做到这两条,我们的路就走对了,就可能对人类有比较大的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看来,当今世界主张和平和谐的,不一定都是社会主义者,但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损害别国主权,搞霸权主义,既损害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形象,又损害本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一再向全世界宣示: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越发展,世界和平越靠得住。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将来中国发展起来、发达起来、富强起来了,也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称霸。

  第三,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邓小平同志指出:“只有争取到和平的环境,才能比较顺利地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集中精力搞好现代化建设,是中国今后长期的根本任务。中国需要一个持久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需要同世界各国进行友好交流与合作。”胡锦涛同志强调,要不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还提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既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又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进一步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来源:人民网   作者:施芝鸿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