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梁衡:实事求是纵横谈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7-27 10:56:00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曾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现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记协特邀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著有新闻三部曲《记者札记》、《评委笔记》、《总编手记》及《梁衡新闻作品导读》;散文集《觅渡》、《把栏杆拍遍》;政论集《继承与超越》、《走近政治》等;出版《梁衡文集》九卷。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全国好新闻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近年主攻党史和历史题材人物散文,在文坛有“红色经典作家”之称。

  一、实事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实事求是,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不,可以说是从1921年建党以来我们谈得较多的一个话题。

  实事求是,说易也易,说难也难。说它容易,是因为客观事物摆在那里,你只要不是有意歪曲它,照实去说、去做、去办事,应该不难。说它难,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来自客观方面的。“求是”是探求客观规律,而规律常为现象所掩盖。人们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失败、总结,才能得出那么一点真知。另一方面是来自主观的,人为因素。人不论是进行科学实验还是生产活动、阶级斗争等社会活动,都要相互合作。这时候我们发现,与人合作原来比与一块石头、一根木棍的合作要难得多。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思想,都有一个“主观”的自我。你要说服他实在难。于是就争论,就吵架。党外有党,党内有派;党内无派,千奇百怪。我们自建党、建国以来就没有停止过争论。不光是我们,古今中外都这样。争吵,在家里最多是夫妻吵架、摔盆打碗;在一个党,一个国家,就容易形成路线、方针之争,而且如果路线、方针一错,就会影响几年、几十年,船大难掉头,改正又是几年、几十年,你说难不难。在红军时期,井冈山根据地要听上海临时中央的,上海要听莫斯科共产国际的,共产国际派了一个德国人李德,十万红军都要听他瞎指挥。中央根据地丢失,死伤无数。彭德怀气得大骂:“崽卖爷田不心痛”。用这么惨重的教训,才换来一个遵义会议,一条正确路线。但这并不能保证以后不犯错,后来,我们又发生失误。于是,我们不得不在事后一次又一次地总结教训,一次又一次地重提“实事求是”。相对来讲,来自客观方面的影响比来自主观方面的影响要少一些,这也就是为什么自然科学研究比革命、建设、治国、处世更易接近“实事求是”的原因。

  可见,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并不容易。其实“难”是正常的,不难反倒不正常了。就像我们读书难、科研难、打仗难、建设难,世上的事,总是逆水行舟,不顺利的多,顺利的少,不如意者常八九。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发现与进步的乐趣。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发现实事求是,是一个如此复杂、丰富的永恒话题,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认识规律。恩格斯把认识世界之学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实事求是”是世界观、方法论,属于哲学,管着自然、社会,当然也管着我们“人”。虽然我们也曾天真地像楚霸王那样,想抓住头发“把自己提起来”,但是当我们走过了30年、60年的时候,回头一看,还是无法离开实事求是,就像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我们知道了,不可能绕开它,只有认真地去研究它,实践它。

  二、实事求是的阻力

  “实事求是”是一个探求客观规律的实践过程,必然会遇到阻力。这些阻力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阻力——无知无畏更可怕。

  不能实事求是的原因之一是无知,是对某一特定事物缺乏相关的知识。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人类认识世界是一代又一代接力完成的,后人总是在接过前人的知识后,再根据新的实践(实事)探求更新的规律(求是),好比上了二层楼再上第三层。如果没有以往的知识作基础,就像空中硬要起楼阁,无苗硬要收庄稼。许多时候的不实事求是,都是无知造成的。历史上,秦始皇曾派徐福到海岛上去求长生不老药,这种蠢事以后又有不少帝王干过,只因两个字:“无知”。他们不知道关于生命的基本知识。我当记者时采访过这样一件事。“文化大革命”后期,大寨、昔阳被树为全国农业先进典型,一当典型就神化了。当时省水利厅帮县里修一条大坝,地质部门认真勘探后选定坝址,县委某领导人来到现场一看,说不好,搬起一块石头,离开坝址几十步,往地上一放说:“就从这里起线!”技术人员哭笑不得。这位县委领导没有水利和地质的基本常识,怎么能实事求是地进行决策呢?

  无知是实事求是的第一道屏障。一个人没有对这个事物的基本了解就没有发言的资格,更不用说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2.经验阻力——经验的一半是失误。

  凡有一定年龄,一点经历的人,处事都有自己的经验。这经验有时对探索新事新理有帮助,有时却是一种阻力。因为它是主观的先验的东西,而客观事物却是千变万化,层出不穷。循规蹈矩,驾轻就熟是人的天性,但过分相信自己的经验,就容易造成主客观不符,无法实事求是。

  经验可以帮助实事求是,但只靠经验不可做到实事求是。真正的发现规律,只有靠新的实践。在战争时期、土改时期,我们有许多经验都曾发挥过巨大作用,但对经济建设就不一定适用了。1958年的“大跃进”,是群众运动经验对经济规律的失败。“文化大革命”是阶级斗争、继续革命经验的失败,是革命党经验对执政党实践的失败。事实上,我们犯的许多错误都与沿用过去的经验有关。对于过分相信自己经验的人,需要大喝一声:经验的一半是失误。因为这里面只含有被过去的实践所证实的部分,还有一半等待将来的实践来检验。事物总是有两个方面,随时可能向另一方面转化。有经验本来是好事,但也可以成为实事求是的阻力。

来源:人民网   作者:梁 衡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