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视角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08-20 15:19:00

  【摘要】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从理论层面上讲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视角去研究;从实践层面上讲要从思想政治理论四门课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五个二级学科之间的关系去研究。关键是要建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范畴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整体性 范畴体系

  十七大报告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凸现了这三大理论成果的整体性,而这三大理论成果的整体性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因此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尤其是着重于将马克思主义分成三个部分分门别类的理解,影响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的价值内涵,也导致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前苏联、东欧国家剧变的原因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这一现象也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加强,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具有更加重大的战略意义。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我们强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教育的主要渠道。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定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必须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认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必须走出过去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理解的误区,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不可分解的整体,是一个一脉相承的系统,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从学科分化的角度将马克思主义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有利于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但是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标志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学说成为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而这三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列宁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完备而严密”,给人们提供了“完整的世界观”①。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门别类研究为基础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及理论品质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没有单纯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及科学社会主义的著作,在标志其唯物史观发源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异化劳动为主线分析资本主义的不合理,将共产主义作为克服异化的最终理想。在标志其新世界观萌芽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标志批判旧哲学的同时,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解释世界,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世界,即改变现存的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在随后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进一步提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只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历史阶段的结论。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批判资本主义,自然得出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的结论。

  作为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著作也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武器和方法论基础的。《资本论》虽长期被人们看作是一部经济学著作,但实际上马克思是用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最终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恩格斯虽然在《反杜林论》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但恩格斯是在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基础上提出这一问题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决不能随意肢解,淡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会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来源:人民网   作者:高丽萍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