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行业首暴“间谍案”
事情还得从一年前说起。2008年10月,益策发现“中华培训资源网”网站页面、后台的软件及软件运营平台全部属于抄袭益策旗下的“商战名家网”,而“中华培训资源网”正属于“管理大师”余世维。
据益策方面称,“中华培训资源网”盗窃了“商战名家网”所拥有的11000多个专家专栏、6000多个专家课程视频、2000多个课件以及3万多篇专家文章。该网站利用余世维在业界的广泛知名度,出品了大量的书籍及光碟等大量出版物,对该网站进行推广、扩大影响力。此外,该网站还通过各种手段盗取“商战名家网”软件技术和搜索优化技术,使其网络排名飞速上升,对于益策的市场前景构成严重威胁。
当益策对余世维提出质疑,对方未及时作出改正。由于当时考虑到该网站属于余世维公司所有,而余世维是益策的老朋友,因此没有采取严格的法律行动。经过双方协商后,余世维公司发表了“关于商战名家网质疑中华培训资源网侵权事宜的声明”,对于该声明中歪曲事实的情况,余世维仍以不清楚为由不予积极回应,只承认是“模仿和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的提高”。
至此,“商战名家网”坐不住了,终在近日拿起法律武器与“名家”公开“作战”。“这是一个典型的版权侵权的案例。”据益策代理律师彭卡伦向记者介绍,“侵权的网站法律上讲是属于公司所有,余世维虽然没有这个公司股份,也并不是法定代表人,但在余世维自己的宣传当中表示网站归他所有。”所以在起诉时,彭卡伦认为,余世维应该算是实际控制人,也是案件的连带责任人。“侵权包括软件平台、网站自有课件、网站数据库三方面。可以确定是由相关人员策划操纵、内部员工盗窃倒卖商业机密数据所致。” 彭卡伦说。
然而,“管理大师”余世维助理孙萌在电话里首度回应益策提出的千万元起诉时表示:“有智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起炒作,目前我们已移交律师处理。”
千万元索赔暴露乱象
索赔1000万元人民币,在侵权案中不是小数目。彭卡伦律师表示,最终的判决可能并不会赔偿到1000万之多:“侵权事实的构成应当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中国知识产权这方面的赔偿都是相对比较弱的,我们也只能争取按照起诉的金额让对方赔偿。”此次索赔是否益策的“炒作”也无法一言概之,但确实暴露出了国内培训业的纷乱迷局。
据悉,国内最早的管理培训是从外资公司“拿来”的,国内中大型企业开始学习他们,然后逐渐向中小企业蔓延,并由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往内地渗透。从早期的培训只是简单地把老师请来做个讲座,到如今不少企业开始建立一套培训体系,国内培训产业正随着投入成本的增加在不断升级。
然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培训行业还没有形成一个产业链,它的产供销系统和它的产业服务体系都没有形成。大部分的培训公司都存在规模小,产品单一,赢利模式单一和产品研发等问题。许多培训机构都还在为生存而奔波,业内人自称“大市场,小作坊”。
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大大小小的培训公司老总们现今最为头痛的是来自竞争对手防不胜防的抄袭、模仿甚至明火执仗地盗取数据。许多机构或老师辛苦开发的课程或授课工具,只要公开亮相就面临被抄袭。这个现象尤其针对国外培训及咨询公司尤为严重,导致很多国外公司不敢进军国内市场。例如柯维公司的《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课程,被大量的老师和企业内部用来讲授,却几乎都没有经授权。
记者发现,培训行业的侵权手段不外乎两种。其一是“换汤不换药”,比如将《情景领导》改成《情景管理》。其二是“汇总打包”,即整合各家公司课程内容形成新的课程,由于对每家公司都没有超过侵权规定的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法律风险。
而侵权的领域除了网站、软件外,无所不包。其中最猖獗的就是直接盗版,余世维的书籍也曾是深受其害者。不经授权出版名人书籍也是盗版方式之一,例如《董明珠营销女皇》一书不经授权私自出版。音像制品方面,余世维、郎咸平、于丹授课的廉价盗版光碟随处可见,甚至某些知名大学也堂而皇之地在课堂上播放盗版光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