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金融城”,小陆家嘴地区,集聚着逾500家金融机构,10万多金融从业者。在这座“金融城”里生活的金融人,是外界眼里光鲜的职业人。但他们的工作生活状态究竟怎样?他们又有怎样的烦恼和期望?
前不久,记者深入小陆家嘴的金融机构,展开了陆家嘴金融城生存状态调查,我们向150位金融业从业人员发放了问卷,共回收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48份,有效率为98.7%。所得数据经过专业的统计分析,得到的调查结果为我们揭开了陆家嘴金融从业者的神秘面纱。
中层岗位70后是主力
调查中,70年以后出生的人占到95.9%,70后、80后几乎各占半壁江山,80后一代在金融行业已经成为中流砥柱。在目前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员中,学历水平大多集中在本科和硕士水平,分别占到54.3%和39.2%,博士这一学历层次在金融业的占比并不高,仅0.7%。从分析来看,大多数金融从业者的学历越高,所处的职位也就越高。硕士在中层领导岗位上占比较高,70后则是目前银行中层岗位的主力军。
金融白领的收入一直是众人关注的话题。此次调查发现,陆家嘴金融从业人员的月收入水平从3000元以下到5万元以上不等,上限与下限相差很大,收入水平集中在1至3万元之间,占比约为41.2%。按照《2009上海统计年鉴》,2008年上海职工平均月工资为3292元,第三产业职工平均月工资3849元。有超过70%的金融从业者,收入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不过,薪酬虽高,金融行业人员的流动性是显而易见的。在被访者中,有68.2%的人工龄超过5年,而在金融相关行业工作超过5年的人数,刚刚达到50%。这也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从业者“转行”自其他行业,也从侧面说明了金融行业准入起点相对较高,需要有相当的工作经历。
九成多人感觉有缺憾
作为上海的CBD(中央商务区),陆家嘴国际化的办公硬件设施一直得到外界各方人士交口称赞。而在此工作的金融白领们对此也颇为认同。被调查者中,有57.4%的人认为陆家嘴的办公楼宇最让人满意,有17.6%的人认为陆家嘴地区的绿化环境也是可圈可点。在被访者中,不仅有“懂经”的中方人员,也有在国外工作、生活过多年的资深“外援”。大家的共识是,陆家嘴的办公硬件设施已经可以与国际比肩。不过,也有12.8%的被访者不愿对此作出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或许认为陆家嘴金融城还有不满意的地方。
的确,仅有6.8%的受访者对陆家嘴的满意度投了赞成票。而更多人认为有缺憾,需要改变。金融白领们最不满意什么?首选答案是交通出行,有56.1%的人将不满意的目光投向了陆家嘴的交通问题。与此同时,社交设施与休闲餐饮的情况也不乐观,对此不满意者的比例分别达到了被调查人数的18.9%和19.6%。这也说明,在白领们的心目中,陆家嘴并不是一方适合生活休闲的区域。也正是由于社交设施和娱乐餐饮等休闲场所的缺乏,有94.6%的被访者选择下班之后尽快离开陆家嘴。仅有1.4%的人愿意和朋友家人在陆家嘴地区约会,有82.4%的被访者表示,如果可以再次选择,更愿意在浦西的市中心或其他地方工作。
对比浦西生活的丰富多彩,让92.6%的被调查对象盼望陆家嘴能够增添生活设施。在陆家嘴地区需要增加的具体设施选项中,大众化的餐厅、茶座酒吧、快餐简餐店、便利店等是白领们呼声最高的,占比分别达到了20.9%、14.4%、11.5%和11%。还有8.3%的受访者认为,陆家嘴地区应该增加一些书店,增添点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