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了包括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在内的中国特色政治制度。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造性实践。
民主和民主政治
民主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文,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人民统治”,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民主作为“人民统治”,必然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人民”是谁,包括什么范围?也就是说是谁统治?二是如何统治,即“人民”通过什么形式实现统治?因而,民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民主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涵义。在古希腊,雅典城邦有四个部落,每个部落有一个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民众大会,部落的重大事宜都由民众大会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决定。这是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在资产阶级革命中,“人民统治”的理论进而发展为“人民主权”的理论。“人民主权”原则的制度化,就形成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三权分立、议会制和多党制等。通过这些政治制度,实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这是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创立了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从而实现了人民民主。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以人民民主方式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国家事务。人民民主方式主要体现为实行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人民民主表现在国家形态上,其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其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政治制度,主要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民主政治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民主政治的进程显示着政治发展的轨迹。在不同的国家,民主政治有不同的实现形式,有不同的发展道路。这种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文明多样性的体现。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组成部份,是现代民主政治运行的必要条件。政党制度主要是对政党与政党之间、政党与政权之间、政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规范。政党制度的功能在于通过对这三方面关系的规范,使公民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从而实现民主政治并使之正常运行。由于国情不同,各国所实行的政党制度,其形式和内容没有统一的模式。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和我国多党合作制度
在实现人民民主过程中,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简略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人民民主的政治模式。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宗旨,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内涵主要包括:指导思想、政治框架和价值功能。指导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政治框架是在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建立的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价值功能是实现人民民主。指导思想好比是软件,政治制度好比是硬件,这个软件在这个硬件上运行,实现的功能是人民民主。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整体,三方面有机统一,缺一不可。
发展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发展包括了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建设。政党制度的建设体现了政治发展的规律,政党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政治发展的方向。政党制度性质的改变必然导致政治发展方向的改变,坚持政治发展方向必须以坚持政党制度性质为前提。一些原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会改变政治发展的方向,根本原因就在于改变了政党制度的性质,或者说这些国家政治发展方向的改变,是从政党制度性质的改变开始的。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
坚持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经济建设的发展,能够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条件,但是经济建设的发展本身并不等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不能代替民主政治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会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而自然而然地发展,需要在推进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同时进行民主政治建设。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又体现广泛民主;既保持一致性,又体现多样性;既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以其独特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