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形势下加强与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性要求。为了把这一任务落到实处,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必须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
“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形势下加强与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性要求,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要完成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的各项任务,就必须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贯穿于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始终。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科学的理论来自于对实际情况和问题的正确分析,来自于对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深刻总结,来自于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因此,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就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加强党建工作调查研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推进党建理论创新,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供科学指导。”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才能保证党的思想理论不断创新,为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这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宝贵历史经验,也是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要求和前提。这就要求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党的干部运用科学理论分析情况,判断形势,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创新的自觉性与能力。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从党的历史经验来看,科学的制度有利于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加强党的团结与统一,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是党克服各种困难,不断走向胜利的保证。所以,制度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中一个根本性的大问题,党的建设制度创新,也一直是执政党建设中需要始终高度予以重视的突出问题。以科学的制度为保障,关键在于加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注意按照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创新。加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从国情党情出发,认真研究比较借鉴世界不同类型政党制度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大力推动制度创新,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坚实保障。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方法是否科学,关系到党的建设总体要求与具体任务能否落实。根据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改进党的建设的工作方法,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环节。毛泽东曾经说过,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党的实践也表明,科学的工作方法不是来自于书本或者个别人的灵感,而是来自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领导与群众的结合,一般与个别的结合,来自于广大党员和基层组织的实践。因此,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就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养,对群众的创造进行总结,形成新的能够解决党的建设实际任务的方法,扎扎实实推进党的建设。
始终坚持党的建设服务党和国家的大局,服从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这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中心任务。在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着力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证。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这是执政党建设的历史经验,也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是一个逐步地不断发展的长期过程,要经历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发展的每一个历史起点上,党面临的客观环境与要完成的任务都是不同的,因而对党的建设的要求有不同,这就决定了,在一个发展阶段形成的党的建设的理论、制度与方法,在另一个发展阶段可能出现不能完全甚至完全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情况,当这样的情况出现时,就必须在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制度改革和方法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江苏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而且经济国际化水平较高,如果从世情国情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的影响来看,江苏在党的建设方面往往会首先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而江苏的全体党员与各级党组织正是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要求,坚持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为江苏发展提供可靠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的同时,也形成了党的建设的一系列的新制度、新方法和新经验。如干部队伍建设,江苏在全国率先进行干部选拔制度改革,创造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干部选拔方式,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影响。再比如,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江苏选拔培养“双带”、“双强”型农村基层干部,在加强与改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的同时,也推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维护了农村的稳定。领导干部通过开博客的方式,利用互联网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也是由江苏的领导干部在全国率先使用的一种工作方法,得到群众一致好评。这些新制度、新方法、新经验,既为我们党的党建理论创新和制度改革提供了实践依据,也为我们今后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江苏省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