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当前学习实践活动还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11-02 11:13:00

  当前进行的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继前两批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基础上开展的。参加学习实践范围之广,包括了乡(镇)、街道,村、社区,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校、医院,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搞好这批学习实践活动,无论是对于巩固和拓展前两批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还是对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和作用。党中央对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目的、意义是非常明朗的。这次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是在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进行的,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以往各个历史时期相比,在总方向上是一致的,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生产的需要作为出发点。而在具体要求上却又有显明的时代特征,即要求全党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重点要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和促进科学发展。归结起来,一是理论学习的问题,二是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理性认识转化为实践,是认识过程更高的一次飞跃;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又为实践服务尽管早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理论与实践究竟怎样结合,如何结合,也是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对此,笔者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前还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学习问题。

  只有明白了学什么,向谁学,理论才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这里说的理论,当然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就是结合中国实际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今天,面对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严厉打击敌对势力破坏活动和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体干部尤其是党员干部,如果缺少马克思主义观点,就无法深入实际正确认识、分析和判断当前形势和任务,工作中只会被一些假象所蒙蔽,就不能站在正确的立场上,更谈不上解决和处理问题。比如说,我们都不希望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这是主观上的东西。如果群众性突发事件一但发生,这又属于客观存在的东西了。面对这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尽管它来得是多么的突然,甚至于不合理也不合法,但是它毕竟发生了。我们说万事万物都有个本源的问题,既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因果关系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还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物质决定意识,就是各种突发性群体事件一但发生后的客观实际决定着我们的思想感情,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却把这个问题弄颠倒了。面对事实,我们是一概的不分青红皂白就一棍子打死它?避难就易甚至疏忽大意绕过它?还是认真梳理事件发生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疙瘩,对症下药,切实化解矛盾。这不但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因此,我们说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对象问题。

  不少专家学者都在总结:三十年前,无论是城市或农村,群众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吃不饱、穿不暖,解决这样的问题,通过内部结构的调整,理顺了内部利益关系就可见效。但是,随着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建设和发展,今天我们面临的对象又有了新的变化,完全不同于改革开放初的情况了。当前的改革和发展,它跟我国整个经济社会结构搅和在一起,社会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跟30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就拿农村来说,现在农村改革和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不再是内部的问题,仅靠内部的改革和调整解决不了,可以说当前农村的一些问题就是城市的问题,农村城市的问题就是全国的问题,比如说“三农”问题,在传统的小农经济条件下其实就是一个农业内部问题,只要进行适当的生产关系调整,如“包产到户”, 实现还土地于农民,就充分体现出它的优越性来了。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农业逐渐从一个概念变成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正如有专家指出的那样,其涉及到的土地经营权高度分散模式也逐渐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个桎梏。再一个就是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虽然走工业化、城镇化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少数地方却出现了发展越快、征地拆迁越多、贫困群体量越大、矛盾越突出的现象。面对这些实际情况的变化,我们仍停留在当年的一个“包”字上,已经不能再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生产的需要,它的内部利益关系正向着工农、城乡关系的变化,这时候的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是全面的大思路、大智慧,需要的是高瞻远瞩,农村问题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因此,中央提出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要求从全局出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主题定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这就是我们当前工作的指向针。因此,今天我们必须要适应这个大前提的变化,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深入基层,结合实际,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立场问题。

  作为党员干部,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可以说肩负双重人格:首先是自己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不但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明白这次学习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同时又负有将中央精神和本地学习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好的做法和经验,贯穿当前正在开展的各项工作中去,让广大群众明白党和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如何做,又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达到既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又鼓足干劲的目的,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一切为了群众,“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的立场和高度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四、态度问题。

  哲人说,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关键在于取得实效,切实解决影响发展的实际问题,归纳起来一是发展思路、信心、方式、质量和后劲的问题,二是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问题,三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四是发展的根本方法问题既统筹兼顾的问题,五是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问题等等,并着重指出解决问题要突出重点,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多为人民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实事。可以说这是中央的决心,也是中央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

  有个故事,说的是作为全国统一部署的某项工作,中央关于XXX工作的意见下发了,省里转发了中央的意见,地(州、市)印了个红头文件,将中央和省里的文件附后作为意见也下发了,县(市)里接到后也照此下发了该项工作的意见,乡镇仍依照县的文件精神又向村里下发了意见,最后到了村干部们手里的还是那些“意见”,却没有结合当地实际指导开展工作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让村干部们干瞪眼,气得全在那里骂娘。其实说的就是一个态度问题。作为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主体,无论是各个基层组织,还是广大干部群众,都有一个端正态度的问题,只有观点鲜明了,态度端正了,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才会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深入街道社区、深入厂矿企业、学校、医院、走进农村、出入农户,针对当前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维护社会稳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及劳动就业、土地征用、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和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使学习实践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苏才训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