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经营,是很多关心农村经济发展的人十分重视的问题,许多人指望通过规模化经营来盘活农村经济,特别是鼓励小农联合起来形成组织来发展农村经济。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它能够将分散的小农联合起来运作,或者使个体的农民强大起来,从而带动整个村庄的经济发展。然而,提倡和鼓励规模化经营已经很久了,但事实上,规模化经营在农村的发展依然不是十分理想。
前段时间,笔者在安徽长丰县调查了两个村庄,这两个村庄的规模经营所面临的困境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面临的困境,也是当前中国其他农村进行规模化经营时面临的困境。
首先,规模化经营风险巨大,风险分担机制缺位。规模化经营,必然要涉及众多资金、财物、人力的配置,这对于习惯了家庭小农经营的农民来说,在心理上就已经是个难过的关。市场经济的残酷现实,让不熟悉市场运作的农民更是难以接受辛辛苦苦地工作却无法赚钱甚至亏本的现实。巨大风险成为了规模化经营的一大制约。我们在长丰枣村调查时,养殖大户在谈到为何不扩大规模的时候就讲“风险太大,而政府的政策难以惠及”。我们看到,国家有帮助农民应对风险的政策支持,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变了味,据村民反映,一般国家优惠政策只支持已经发展到较大规模的经营户,同时条件较为苛刻,而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暗箱操作等问题,这使得国家优惠政策难以真正发挥到它在被设计时所期望的作用。当不熟悉市场的农民面临市场的巨大风险的时候,国家政策支持却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构成了农村规模化经营的一大困境。
其次,乡村组织不力,配套机制不完善。在农村发展规模化经营,是一个打破传统小农经营定式的创造性行为,而这必须要求有完善的机制和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而在农村推广规模化经营的实践中,乡村难以有效地配合形成健全的组织、班子以促进规模化经营的实现。不少为促进规模化经营而设置的领导班子要么不明职责、流于形式,要么直接是空壳机构,难以真正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政策和确定合适的发展方式。而与此相关,配套的融资、人力、交通等各方面的机制不完善,常常是一个干部一套做法,结果成了干部的试验场。在长丰宋村调查发现,该村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机制、齐全的领导班子,规模化经营不仅实现而且还发展良好。
第三,小农的知足心理是另一个困境。中国农民在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求生存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小农心理,其中知足是为一典型。在长丰宋村,面对较好的家禽市场、良好的技术支持和便利的村庄环境的条件,搞家禽养殖的农户却不愿意扩大规模,他们认为“这样挺好的,赚钱不少了,搞大了,虽然赚钱多了,麻烦也多了,我们没想过要扩大规模”。枣村的养殖户也表示不想扩大规模,目前的规模可以稳定地赚钱,虽然不多但也很不错了,而且风险也小。在现代文明进村的过程中,小农的知足心理依然十分普遍。他们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生活境况是否得到了改善,而不是一味的想赚钱。农村理性化进一步发展,现代观念的逐步渗入,这一心理应当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而当前,它仍然是制约规模化经营发展的一大困境。
长丰宋村大规模集中土地从事经济作物的种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与之相比,枣村依然还是每家每户小范围从事着养殖等经营活动,而这要成为规模化经营的形态,有着诸多的困境需要解决。农村规模化经营要在广大的农村大范围实现,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出更大的努力。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