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改革理论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迟福林教授 人民网记者 陈叶军 摄
编者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时提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在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特定背景下,我国有没有可能建立与消费大国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如何以建设消费大国为基本目标推进新阶段改革的战略性突破?我国实现由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的转型,涉及到经济、社会、行政等各个领域。就是说,它是一个发展方式转型的问题。那么,中国发展方式转型与改革的关键在哪里?如何确立以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的改革总体思路?
著名改革理论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迟福林教授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消费和创新是新一轮发展方式转型、第二次改革的实质,而要实质性地转变发展方式,关键在于推进政府转型。
精彩观点:
●从中长期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大、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提出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问题。
●公平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内在一致性越来越明显,如果没有公平就很难有发展。实质上,把改善民生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是解决公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不可能长期把自己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奠定在外部市场需求上,必须适时地由生产、投资型大国向消费型大国转变。
●农村潜在市场的释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把农村多余的劳动力有序地向城市转移。
●低碳经济超出了环境保护的范畴,因为低碳经济不仅仅是一种生产的约束条件,更是一种现代生产方式。
●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是推进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线的政府转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最大亮点是提出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问题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7日闭幕,您是如何看待这次会议的,您认为此次会议的最大亮点和重点有哪些?
迟福林:首先,从明年的经济工作部署来说,整个宏观经济政策没有变,并且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宏观经济着力点进一步放在扩大内需、拉动消费需求、改善民生这个力度上来抓。但是从中长期来看,经济工作会议最大、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提出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问题:第一强调了由于国际国内因素的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第二就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第三,就近期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发展方式转型提出了一些政策性的突破点,比如说,扩大中小城市的发展,放开中小城市的户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对明年做出了一个总部署,而且对从现在开始到未来几年的经济工作,提出了一个总的指导原则,并且把方向目标定得很清楚,这表现出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的冷静与清醒。
其次,从这次经济工作会议可以看到,我们不仅注重短期的保增长,更注重中长期的发展。
最后,本次经济工作会议对突出的矛盾问题看得比较清楚,而且提出了一些重要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