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1949年毛泽东访苏内幕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09-12-21 15:24:00

  核心提示:据当事人回忆,毛泽东在见到斯大林后说道:“我是长期受打击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斯大林回答说:“胜利者是不受审的,不能谴责胜利者。”双方的会谈似乎就从此开始了。可是,作为当事人之一的费德林在其记录里并没有提到斯大林说过这样的话。有人查证,俄罗斯档案文件里也找不到斯大林这句话,包括斯大林的所谓道歉。

  

  毛泽东与斯大林(资料图片)

  1949年12月,毛泽东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莫斯科之行,这是他一生当中第一次出国访问。毛泽东此次出访,一是给斯大林祝寿,二是签订新的中苏条约。

  可是,对于这次出访莫斯科,毛泽东后来颇多怨言。他对别人说,从感情上讲,我对斯大林并不怎么样。“我见到他以后就更不高兴了,在莫斯科的时候和他吵得很厉害。”他告诉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说他第一次去莫斯科的时候,“斯大林、莫洛托夫、贝利亚就向我进攻”。当他听说斯大林在他下榻的别墅里安装了窃听器时就更生气了。毛泽东说,有一次他同斯大林吵了起来,斯大林把电话线挂断了。后来科瓦廖夫问我是否愿意出去参观,我说没兴趣,“我发了脾气,拍了桌子。我说,我在这儿有三个任务:一、吃饭;二、睡觉;三、拉屎。”

  然而,1950年元旦那天,情况出现转机,斯大林突然改变主意,同意签订新的中苏条约。

  在遭到斯大林的多次谢绝后,毛泽东终于开始了莫斯科之行

  毛泽东访苏的想法,最早萌发于1947年,但每次提出来后,都被斯大林谢绝了。尽管斯大林有多种理由,但毛泽东当时的身份令他最为担忧。因为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毛泽东以什么身份出访苏联,斯大林不能不有所顾及。直到1949年年初,斯大林还在考虑毛泽东以当时的身份出访莫斯科是否适合。1月14日,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斯大林声称,毛泽东现时到莫斯科来未必是合适的。因为毛泽东是游击队的领导人,尽管他打算化名到莫斯科来,但要隐瞒他的莫斯科之行是不可能的,他离开中国的消息必定会透露出去。斯大林担心,毛泽东出访莫斯科会被西方舆论利用,说毛泽东是莫斯科的代理人,想从莫斯科得到什么指示。鉴于这种考虑,斯大林于当天致电毛泽东,建议“暂时推迟您的莫斯科之行,因为目前时刻您留在中国是非常必要的”。斯大林没有同意毛泽东访问莫斯科,而代之以米高扬去西柏坡。他在电报中说:“如果您同意,我们可以立即向您派去一位负责的政治局委员到哈尔滨或其他地方就我们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谈判。”

  对毛泽东来说,访问莫斯科无疑是他的一个夙愿。从1949年1月起,毛泽东在同科瓦廖夫谈话时多次提到,在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当中,没有去过莫斯科、没有见过斯大林的只有他毛泽东了。有鉴于此,科瓦廖夫多次建议,毛泽东应当亲自同联共(布)中央及斯大林本人建立联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2日,苏联承认了新中国,并决定建立外交关系。当毛泽东看过机要秘书送来的莫斯科照会之后,激动得同机要秘书握了握手。这位机要秘书给毛泽东送过无数次文件,像这样的握手还是第一次,这足以表明毛泽东对苏联承认新中国何等重视和激动。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斯大林担心的毛泽东的身份问题已不复存在。11月5日,科瓦廖夫告诉毛泽东,斯大林愿意在任何时候欢迎毛泽东去莫斯科。毛泽东表示,他渴望能在12月斯大林70诞辰之际前往莫斯科祝寿。

  11月9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的名义致电中国驻苏大使王稼祥:“我们已请科瓦廖夫通知斯大林同志,请他决定毛主席去莫斯科的时间。我们认为毛主席可于12月初动身去莫斯科。”

  受毛泽东之托,周恩来于11月10日拜访了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将毛泽东访问莫斯科的愿望通知了苏联大使,请他转告莫斯科。

  11月12日,在接到斯大林的正式邀请后,毛泽东致电斯大林:“感谢你欢迎我到莫斯科去。我准备于12月初旬动身。”毛泽东同时还表示,希望科瓦廖夫能与他同行。

  为了这次出访,特别是给斯大林送礼一事,毛泽东颇费了一番心思。12月1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电告中共山东分局:“斯大林同志今年12月21日70大寿,中央决定送山东出产的大黄芽白菜大萝卜大葱大梨子作寿礼。”毛泽东指示山东分局接电后务必于12月4日前将这四样特产分别购买5000斤,共20000斤,由中央派飞机到济南接运。毛泽东特意关照,这些物品必须是最好的。

  12月6日,正值北国的隆冬季节。北京西直门火车站,毛泽东乘坐的专列徐徐开出。在访问苏联的要求被斯大林再三推迟后,毛泽东终于如愿以偿,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莫斯科之行。

  关于毛泽东此次访苏的目的,科瓦廖夫回忆说,毛泽东曾作了如下安排:用一个月时间访问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同斯大林谈判,签订中苏条约;第二个月去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第三个月到索契疗养院。据师哲回忆,毛泽东去莫斯科,一是为祝贺斯大林70寿辰;二是看一看苏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想看一看。毛泽东自己也说过,他赴莫斯科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签订“中苏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并亲自给斯大林“祝贺生日”。此外,他还想在苏联疗养和休息。伍修权回忆说,毛泽东到莫斯科的主要目的是“签订条约”。11月10日,周恩来在拜访罗申时表示,毛泽东此次莫斯科之行,除了同斯大林进行个人之间的友好接触外,他还想就中苏条约问题同斯大林进行讨论。

  由此看来,签订新的中苏条约,是毛泽东此行的主要目的。早在1945年8月14日,苏联政府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承认雅尔塔会议强加给中国的协议。关于这个条约,1949年2月米高扬在西柏坡曾向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说过,该条约是“不平等条约”。他还说,苏联政府已经决定,一旦同日本签订和约,以及美国从日本撤军,苏联就“废除这个不平等条约”。同年7月,刘少奇访问莫斯科时就条约问题提出三种解决方式:1. 不加任何修改;2. 签订新条约;3. 暂时维持原有条约,在适当时机重新签订。斯大林也承认这是不平等条约,并表示“等毛泽东到莫斯科后再决定这个问题”。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确定的外交政策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不承认过去的不平等条约。因此,对毛泽东来说,他当然想签订新条约,以取代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旧条约。

  毛泽东的第一次莫斯科之行让他终生难忘。1956年以后,毛泽东多次提起他第一次访苏的感受,对此表示了极大的不满。1956年 9月,毛泽东在会见南斯拉夫代表团时说,斯大林有脾气,有时冲动起来,讲一些不大适当的话。或许是中共同南共有着同样的遭遇,所以毛泽东说起话来也就毫无保留了。他告诉南共代表团,我在见到斯大林之前,“从感情上说对他就不怎么样”。我不太喜欢看他的著作,只看过《论列宁主义基础》、批判托洛茨基的一篇文章、《胜利冲昏头脑》等。他写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文章我更不爱看。在毛泽东看来,斯大林与列宁不同。列宁是把心交给别人,平等待人,而斯大林则站在别人的头上发号施令。他的著作中都有这种气氛。所以,“我见到他以后就更不高兴了,在莫斯科的时候和他吵得很厉害。”

  其实,在动身之前,毛泽东还很高兴,对这次访问充满着信心。在他看来,签订一项新条约将不会有问题。因为无论是米高扬还是斯大林都承认中苏条约是不平等的,况且斯大林已经答应,等他去莫斯科讨论条约问题。科瓦廖夫回忆说,出访之前许多问题都已磋商好后,毛很激动。尤其是,这次莫斯科之行将解决对中国来说是最重要的问题,毛泽东不带陪同人员,不带中央委员和政府领导干部,甚至少量的工作人员也不带。

  毛泽东的随行人员有陈伯达、师哲、叶子龙、汪东兴,苏联方面的陪同人员有驻华大使罗申、总顾问科瓦廖夫。

  12月16日中午,毛泽东的专列驶进莫斯科北站。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布尔加宁元帅,外贸部长缅什科夫,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前来迎接,并在车站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

  出乎意料的是,毛泽东感到自己受到了冷遇,他对“接待的冷淡感到不快”。苏方对此解释说,本来在车站安排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但因天气太冷,一切从简,只有一个仪仗队举行迎接礼,只需绕行一趟,也无需答礼。如愿意发表谈话,可以把发言稿交给报社发表就行了。

  毛泽东在车站作了一个简要的书面发言,他说:“我这次有机会访问世界上第一个伟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首都,是生平很愉快的事……在差不多30年的时间内,苏联人民和苏联政府曾几次援助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国人民在患难中得到苏联人民和苏联政府这种兄弟般的友谊,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把毛泽东的访问作为一件大事加以祝贺,相关报道占据了头版的一半。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