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立(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与经济管理体制相比,社会管理体制更加复杂、涉及面更广。过去30年,我们在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这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社会管理体制与经济管理体制的不同之处在于,经济主体可以普遍适用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机制,而社会服务主体则需要分为公益型、经营型、半公益半经营型等。这就需要按照各个行业、各个服务主体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管理体制和改革方案。以教育和医疗为例,这两大行业既不能笼统地全部归入公益型,也不能全部归入经营型。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应以财政投入为主,提供公益性服务;专业性、多样性的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可以社会投入为主,提供经营性服务;而相当多的教育和医疗服务主体,则可能需要采用财政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办法,提供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服务。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强的改革方案。现在许多领域都存在有需求但资金投入不足、同时大量富余资金又找不到投资出路的问题,其症结在于没有形成合理的投入机制。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各级政府部门和各方面研究机构应加强有关改革方案的研究论证,在取得社会共识之后,加快付诸实施。通过改革,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如果说前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之源,那么,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也必将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10-01-05 14:44:00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袁涛
上下篇导读
- (2016-09-30 14:22:46)上一篇:调整结构要干三件事
- (2016-09-30 14:22:46)下一篇:从战略高度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