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当今的贫困地区而言,就是从根本上科学的消减贫困直至彻底消除贫困。贫困地区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科学战略目标,亟需着力把握好依托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和科学发展的四个支点,实现四轮驱动,全力推进分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突出政府主导,在“定位”问题上重点突破。
首先贫困地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思想认识和执政理念上对新农村建设这一反贫困的富民强农战略要有一个深层次的再认识、再思考。要切实把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提升为时期、新阶段贫困地区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头号目标,并以此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的思想和行动,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经济社会的总体计划,制定扶持政策,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地方首长负责制,按照“省负总责,州抓部署,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的原则,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强化责任。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是确保新农村建设战略有序实施的关键。从一定意义上讲,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这一富民强农的民生战略工程中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是“主心骨”。因此,贫困地区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加强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头号内容狠抓落实、一抓到底、抓出成果。
二、突出社会参与,在“投入”问题上重点突破。
现阶段,在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架构中,非政府组织的份量似乎还没有出现,社会参与力量十分脆弱。贫困地区贫困的最大实际也要求,贫困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对新农村建设理念进行重新疏理整合,各级党委政府要根据实际,确立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念,要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要坚决支持地、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内联外引民间组织、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扩增新农村建设融资渠道,提高新农村建设资金使用率。要激发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参与新农村建设,坚决冲破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愿望得到重,参与活动得到支持,参与才能得到发挥,参与成果得到肯定,使真正想参与的有机会,能参与的有舞台,敢参与的有地位。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尽快形成政府力量、市场力量和非政府力量三足鼎力参与支持的局面。当前,当务之在充分发挥退耕还林、长珠潭“两型”社会实验、西部大开发和湘西区开发与新一轮扶贫攻坚为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创造有利条件的基础上,依托“请进来、走出去”的招商引资平台和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乡村的比较优势,吸引和鼓励包括东部沿海省部、各级党政机关在内的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特别要把过来这些年,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带动下,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各企业和志愿者个人积极参与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而相继开展“智力扶贫”、“希望工程”、“光彩事业”、“阳光工程”、“巾帼扶贫”、“连环扶贫”和“天使工程”、“园丁工程”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声有色的社会扶贫工程,继续做大做强、发扬光大。并重点抓好民间组织参与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大胆鼓励民营企业、非公企业到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乡村投资创业,对参与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企业给予贴息、免税、培训经费补贴等优惠政策,以此突破市场机制“软肋”当受利润制约的“瓶颈”。因此,面对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消除贫困的问题,贫困地区各级党委政府亟需以全部的思维方式,咬定坚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营造全社会共建共享新农村的格局。同时,为确保投资出成果和有合理的回报,必须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的科学管理。为消除过来一些扶贫资金被挤挪用、虚列支出、转移资金和私设“小金库”等管理不到位的弊端,贫困地区州、县对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要再加上几锁。在操作层面上,要实行严格的报审制;实行全面的公示制,增加透明度;实行新农村建设资金阳光工程;实行新农村建设资金使用的年审制和交叉审计。尤其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扶贫龙头企业投入资金的监审力度,确保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农民群众人人享受到社会温暖的阳光和和谐社会文明成果。
三、突出自力更生,在“内力”问题上重点突破。
常言道:天助不如自救。因此,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要基于培育贫困区地区新农村建设乡村及其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能力上。新农村基点要放在提升新农村农民自身努力上。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尊重和保障广大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乡村群众追求幸福自由和权利,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乡村群众的主体作用、聪明才智、首创精神和能力,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共建和谐的要素资源创新整合,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新农村建设乡村群众的现实命运和未来,具体实践中,贫困地区各级党委政府要鼓励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群众艰苦奋斗、依靠自身努力,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改变落后面貌,实现村庄美、村民富。如在龙山县里耶镇比耳村,短短几年时间里,村里农民自发的相继从事二、三产业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开发,实现了富民强村,成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群众自愿、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同时,还必须强调以贫困村寨为基本单位,一次规划、分年投入、分期实施、整村推进,要一个村寨一个村寨地建设,逐步实现新农村和共同富裕。
四、突出科学发展,在“后劲”问题上重点突破。
当前,首先要抓好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乡村农民的素质脱贫,并找准四个切入点,即以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为切入点、改善新农村建设乡村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以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劳动力转移为切入点,提高新农村建设乡村群众的增收能力;以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带动新农村建设乡村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新农村建设农民的经济收入;以高额累进所得利率筹措新农村建设基金为切入点,壮大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资金总量。其次是坚持“五个结合”,即坚持把经济开发与贫困地区新农村发展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结合起来,提高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乡村人口素质,改变新农村建设乡村农民文化素质而致富,因缺医少药致贫的状况;坚持把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注重提高贫困地区新农村乡村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实际能力;坚持把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与计划生育相结合,鼓励新农村人口少生快富;坚持贫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与退耕还林和省委“三化建设”、“三基工程”和湘西地区开发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相结合,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乡村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通过综合治理,促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乡村群众全面发展。再次是科学研究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包括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和特殊贫困群体的扶持救助和运用市场机制改进新农村建设方式的问题,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要始终坚持用面向基层眼光来认识新农村建设工作,自觉做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用服务全局的眼光来谋划新农村建设工作,自觉做到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民族、有利于群众;用历史进步的眼光来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坚持总结经验、坚持研发规律,坚持改革创新;用创新发展的眼光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敢于越“雷池”,敢于镗“禁区”,敢于犯“权威”。归根结底,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忌见物不见人,必须保护好新农村建设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为了一切群众”,必须真正体现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风亮节。
总之,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这一消除贫困的战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既要政府主导,又要多元并举;既要自力更生,又要外力援助;既要巩固已有的成果,又要增强发展的后劲。其思路、举措要与时俱进;其机制、模式要开拓创新;其制度、方式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务求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效果。(作者单位:湖南泸溪县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