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静态的生活方式和相对稳定的生存状态被打破,进城打工、外出经商、进城创业等成为了当前农村党员和下岗职工党员生存状态和工作状态的主流。正是因为流动党员生产、生活方式的不确定性,对传统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给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下面,就如何应对动态流动的特殊党员群体,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谈点粗浅认识。
一、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流动党员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产物,这部分党员虽然数量不多,但分布的面广、线长、点多。流动党员的出现和增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流动党员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最主要是“五难”。
(一)去向难掌握。一些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有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从调查情况看,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中,近半数党员在外出前未向党组织报告;31%的党员没有与原党支部保持联系。加之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有的无固定地点且居无定所。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二)活动难开展。一方面,流动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另一方面,有75%的外出党员不能参加所去地方党组织生活;再一个方面,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由此造成流动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三)管理难落实。在流动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有的外出预备党员则到期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有的大学生党员,毕业后无法落实工作单位,只能将组织关系挂靠在原户籍所在地党组织,人却长期在外,难以管理。
(四)党费难收缴。大部分的流动党员是在春节返乡时一次性补交全年党费或外出前一次性提前交纳全年党费,有的是由其亲属代为交纳,还有少数流动党员不愿交纳党费。据统计,在流动党员中,未按要求交纳党费的占25%。
(五)作用难发挥。相当部分流动党员存在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关心不够、支持不够,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以及带动作用弱化。
流动党员“五难”问题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存在一些客观因素,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认识上的偏差。流动党员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新事物。一些流出地党组织认为外出党员是“嫁出门的女”,不必管,一些流入地党组织觉得外来党员是“借店歇脚”,不是自家的人,一旦接收其组织关系,就有可能涉及到劳保、福利等一系列问题,何必自找麻烦,干脆不管。一部分流动党员由于受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追求金钱,认为现在是搞市场经济,越自由越好赚钱,何必自找“紧箍咒”,让党组织把自己管起来。
(二)自身特点的制约。流动党员具有一般党员不同的特点,他们远离原党组织,所从事的工作具有多变性。他们的活动范围广,国际国内,城市乡村,趋之所及,辐射面广,具体工作的选择性大,三百六十行,择优而事,随意性强。这些特点,增加了党组织与他们在联系、教育、管理、监督、指导等各方面的难度。
(三)管理渠道不畅。现有的党员教育管理机构基本上仍是行使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职能,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这一新情况反映滞后,不能有效地发挥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协调、指导、服务和监督等职能作用。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职责不清,导致一些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造成一部分流动党员想转组织关系无处接,想参加党的活动无处去,想及时交纳党费无人收,想向组织倾吐心声无人听的“四无”现象。其次,缺少统一规范管理规章,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现象普遍存在。
(四)管理机制失效。目前,整个党员教育管理从总体上还是沿袭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静态管理机制。而这种静态管理机制已难以适应以灵活性、多变性为主要特征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基层组织设置滞后。现有基层党组织基本上是按地域条块设置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成分日益复杂,已突破原有条块限制,正在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重新组合,股份制企业、私营经济等新经济组织正日新月异地发展,越来越多的党员正在向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单位流动,而这些单位的一些基层党组织却尚未建立或健全。二是组织关系转移手续繁琐。目前党员转移组织关系的流程是:流出地党支部——基层党委——县以上党委组织部——流入地县以上党委组织部——基层党委——党支部。这种繁琐的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流动党员转移组织关系的积极性。三是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落后。现在,大多数党组织仍是照搬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种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和方法。而这种方式、方法正好与流动党员分散、灵活、多变的特点相悖,沿用它来教育管理流动党员,往往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