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浅谈提升农村党员主体地位之方略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10-01-14 14:25:00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农村党员是党在新时期农村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必须提升农村党员的主体地位。近年来,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三级联创、活力工程”的实施,农村党员的主体地位有所提升,参与新农村建设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所增强。但是农村党员主体地位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主体意识不牢固、诉求渠道不畅通、组织生活过的不规范、真正的作用发挥不到位等。如何有效地强化和提升农村党员的主体地位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笔者通过认真的座谈调研、走访问卷,认为采取以下方略可提高农村党员的主体地位:

  方略之一:说事有心,抓思想引导。

  要想真正发挥农村党员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每个党员的思想统一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上,抓住当前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大好时机,把增强党员主体意识教育纳入到农村党员学习活动中,作为必修课,使之达到制度化的目的。时刻把握农村党员的思想脉搏,掌握好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求,教育和启发农村党员按章程要求,自觉培养并强化党员在整个农村工作中的主体意识。做到政治进步有人帮、思想困惑有人解、生活艰辛有人问、工作疾苦有人管。与此同时,还应赋予责任、敬人之心、及时鼓励和善意批评。这是因为,赋予责任就是给予信任,信任产生荣幸、荣幸就有责任、责任重于泰山、责任重大就会使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敬人之心,人人都有受尊敬的欲望,你敬他一尺、他敬人一丈,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及时鼓励、赞美、表彰,这对一个人的自信心可以产生神奇的功效,它能刺激大脑兴奋层,把人的心理发生过程中带有方向性的向上的行为调动和巩固起来。善意批评,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上出现差错时,采取换位思考、交心谈心,指正其不足、让其自身认识差错、使其从思想上消除疑误,行为上产生好的效果。这样以来每个农村党员就能真正说事有心,从而发挥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方略之二:办事有力,抓因需施教。

  在提升农村党员主体地位上,为达到办事有力,就必须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区域、不同类别来对农村党员进行因需施教与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农村中党员领导干部:从应对新形势、不断加强学习、提升领导水平,保持清醒的头脑,狠抓各项具体工作落实、要善抓典型、加强分类指导、壮大集体经验、改善民生等方面入手,提升其素质;对农村中无职一般党员:从以身作则、乐于奉献,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身一世回答当初入党为什么、现在为党干什么、今后为党留什么,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自身的行动教育人、影响人;对农村中年轻党员:重点从发挥年轻党员的优势,凭一腔热情、敢说敢为的胆略、学习先进的经验与技术、领办示范基地与项目、多想多看多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军人物。对农村中年老无业党员:重点从保持晚节、力争有所作为,教育他们改变不求有大的作为,但求无大的过失,用晚节教育.带动.鼓励其他人,实现自己的夕阳红、留下青史在乡间。通过以上诸多方面的教育与培训,从而提升农村党员参与党内活动、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和宣传政策、维护稳定、引领示范的能力。从而发挥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方略之三:管事有权,抓党内民主。

  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我们走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探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实践道路。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其目的是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完善党务公开制度,从党员群众普遍关心的党内事务和影响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通过公开栏(墙)等多种形式将热点、难点、疑点,诸如:项目资金、土地审批等情况最大限度、最广泛地向党员群众公开,主动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进一步完善党员参与民主事务的决策制度,在坚持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扩大党内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利用村级组织办公地点的聚中、引领覆射的功能,不断完善党员代表议事、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党员参与讨论重大决策等制度,进一步扩大农村党员参与民主事务和党内事务的范围,从而从制度上保持党员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

  方略之四:成事有能,抓丰富载体。

  任何人的成长进步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空间这个载体来实现。在提升农村党员的主体地位上也同样如此,注重将农村党员主体地位意识的培养与农村党员的生产生活相联系,与农村党员的切身利益相联系,与农村党员的政治权利相联系.采取因人设岗、因需设岗、支部定岗、群众评岗等办法,让农村党员有岗有位有为。通过具体的工作,为其找到发挥作用的地方。再则,就是改进党组织的设置形式.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传统一单一的以行政村设置党组织的形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坚持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本着有利于党员教育和党员作用发挥,积极探索新的党员管理模式,形成产业链、科技链、服务链等模式的基层党组织形式。使先进村更强、中间村促强、后进村转强。支部整合联建形式可分为:村与村联建、村与企联建、村与部门联建.从而提升农村党员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带领群众致富中发挥出主体地位的作用。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王仕远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