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坚持财政货币政策的动态统一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10-01-22 15:40:0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0年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而具体政策层面主动调控的痕迹明显,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防范各类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取消二手房营业税优惠、部分车型购置税税率由5%上调至7.5%等,表明政策在不断调整。理解和把握宏观经济政策的动态走向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实施新一轮宽松财政货币政策的一年来,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稳步推进,宏观经济政策取得阶段性成果,经济趋稳回升势头确立,相应11月份财政收入实现32.6%的高增长,GDP全年“保8”目标实现几无悬念。

  但是,世界经济复苏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我国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美国经济复苏有迹象无成果,新一届政府蜜月期已过,原有的经济社会矛盾重起,2009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达10%;英国的过度财政扩张政策正在遇到朝野的挑战,国债总额超过8000亿英镑。英美对宏观经济进一步作为,由于财政状况恶化受到严重制约。整个欧盟未见足够起色,日本还在泥潭中滑行。迪拜债务危机的影响显示了当前世界经济的脆弱性,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主权信用评级调降,对中国经济过于乐观估计敲响了警钟。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是外需受挫,恢复之路艰难;政府投资拉动型内需扩张使我国在全球动荡中稳住了阵脚,却也和其他政府遇到一样的难题,政策持续性受到怀疑。在全球需求疲软的背景下,我们稳定外需的努力受到诸多限制:汇率基本稳定,升值压力依然存在,贬值没有基础;退税要考虑财政承受能力,补贴不能违背世贸规则。内需主要是投资拉动型,尤其是政府投资拉动型,消费型内需任重道远。今年的GDP增长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占80%,大部分又是依靠财政、银行和国企推动;相应是高财政投入和高信贷投放。继续投放货币,会加剧通货膨胀预期;收紧过快又冒促经济二次探底风险。明智的选择只能是信贷增长“软着陆”,货币政策真正实现“适度”宽松,积极财政政策在结构调整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方面坚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又要求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正是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背景的综合反应。

  由于我国超高的储蓄率,积极财政政策较长时间实施有可靠基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除了配合政府投资计划,应更多地对农业、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给以支持,向民营经济和消费领域倾斜,向国计民生项目倾斜,控制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并确保商业银行信贷投向实体经济。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确定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策继续实施;工行最近表示,要求中小企业贷款增长率高于全行贷款增幅,稳步提高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和县域机构信贷比重,加大对直接消费的信贷支持,就是这种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调整重在以消费带动经济发展。

  政府在民营经济不愿为时可以有所作为,甚至在特定环境下不得不大有作为,但是一个仅仅建立在政府推动基础上的经济是没有前途的。G20会议尽管对所谓 “持久平衡增长框架”意见未尽一致,但要求美国增加储蓄并削减预算赤字,中国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欧洲作出基本改变以促进商业投资等则是共识。国际经济格局调整迫使我们不得不扩大内需,经济趋稳回升则为我们做长远打算奠定了基础。没有民营经济的积极参与,经济结构调整就不可能顺利实现。2010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正是为这一政策组合的淡出创造条件,为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筑建稳健的舞台。

  宏观经济政策是综合政府、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个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性调控。积极财政政策不能后退,一味坚持平衡财政的美德可能铸成大错,但是我们可以在制度设计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上有更大作为;以过度货币投放刺激的虚假繁荣不可持续,必须还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以本来面目;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灵活性重要的是财政货币政策的动态统一,形成政策合力。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李旭章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