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新型城市化重在城乡良性互动发展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10-01-29 14:55:00

  城市化的对象是农村和农民,农民职业非农化、生活方式城市化以及进城农民工与市民待遇的均等化是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我国的新型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城市化,让农民、市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城市化。必须把推进新型城市化作为统筹“三农”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城乡配套改革,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发展。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城市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长远之策,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加快城市化步伐,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点的新型城市化道路。结合“三农”工作,就新型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并进谈点认识。

  一、新型城市化是城乡建设互动、工农协调发展的城市化

  从世界范围城市化发展的实践看,有专家提出,城市化的发展形态有两种模式,或者说是两种发展道路:一是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强调的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减少,城市规模扩大,也可理解为外延扩张型城市化。这种片面推进人口转移的城市化,容易出现拉美陷阱。拉美国家城市化的速度超过了工农业发展水平,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导致城市人口严重超载,失业率居高不下,城市被贫民窟包围,环境污染,社会失序,这是前车之鉴。二是结构转换型城市化,强调的是地区经济社会结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也可理解为内涵提升型城市化。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城市化率超过80%以后,城市人口发生了逆向流动,人口由市区向郊区和农村地区回流,即“逆城市化”或“郊外化”。但这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并没有停滞,城市化仍处于发展状态。

  对我国来说,人口总量大,农村人口比重高,城市化水平低。即使将来实现了城市化,仍有大量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式,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即要在着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不断提高城市化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向农村扩散,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日益接近城市居民,即城乡良性互动发展。立足国情,我国的新型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城市化,让农民、市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城市化。过去我们认为,城市化主要是建设城市和发展城市,其实城市化的对象是农村和农民,农民职业非农化、生活方式城市化以及进城农民工与市民待遇均等化,是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新型城市化本质之一是把城市化建设的着眼点放在农村。衡量我国城市化不仅要看城市化率和城市发展水平,还应该包括农民生存条件、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在城市化过程中的提升。

  城市化是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共同作用的结果,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城市化的有力支撑。从我省情况看,当前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人均GDP步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新农村建设已有一定基础;农业现代化建设和规模经营的发展,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率;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条件具备、基础良好,必须不失时机促进城市化提速提质。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吴沛良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