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乌克兰总统大选分析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10-02-05 14:00:00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使乌克兰闻名遐迩的不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和撑杆跳世界冠军布勃卡,而是在“颜色革命”和动荡不安的政局中呼风唤雨的美女政治家季莫申科。

  2010年1月17日,乌克兰举行独立以来的第五次总统选举。首轮选举在平静中结束,共有18位候选人参与角逐。据统计,亚努科维奇得票率最高,为35.32%,季莫申科得票率位居第二,为25.05%,紧随其后的季吉普科、亚采钮克和尤先科分别获得13.06%、6.96%和5.45%的选票。由于所有候选人在首轮投票中均未达到法定的50%以上的选票,排名居前的亚努科维奇和季莫申科将进入第二轮一决高下。

  “橙色革命”逐渐褪色

  从第一轮选举结果看, 此次总统选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橙色革命”幻想破灭。在2004年底的总统大选中,“橙色阵营”将反对派领袖尤先科推上了总统宝座。尤先科的支持者对其上台执政寄予厚望,他们希望融入欧洲,希望消灭日趋严重的腐败行为,希望提高生活水平。然而,“橙色政权”的上台并未带来经济上的好处,也未带来稳定的政治环境。“橙色革命”后,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乌克兰政坛多次发生“政府危机”和“议会危机”,经历了两次议会选举和四届政府更迭。

  2009年,乌克兰经济下降14%,是近10年来经济形势最严峻的一年。经济陷入困境固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大环境的影响,但总统与总理的权力之争和政见分歧导致政府在应对危机的冲击时无所作为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由于经济形势不佳,由于尤先科和季莫申科反目为仇,由于反腐败只是纸上谈兵,尤先科在民众中的声望一落千丈。随着“橙色革命”热情的消退,人们对5年前发生在乌克兰并轰动世界的政治事件也有了更冷静的反思。“橙色革命”的褪色无疑使当初支持尤先科的广大选民大失所望。低迷的得票率足以表明,选民对尤先科的政绩不满。许多人把乌克兰政坛乱相纷呈的局面归咎于尤先科,认为只有更换总统、调整国家政策,才能改变现状。

  2.改善乌俄关系符合民意。得票率居前的四位候选人都主张平衡外交,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投票结果充分显示了选民希望修复乌俄关系的意愿。“橙色革命”后,尤先科外交政策的西倾趋势日趋明显,“去俄化”进程不断提速。与俄罗斯交恶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2006年元旦前后爆发的 “天然气危机”不仅使乌俄关系更趋恶化,而且还给许多欧洲国家带来了挥之不去的能源恐慌。俄罗斯的“能源牌”使乌克兰认识到,在融入欧洲的过程中,必须妥善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因为乌俄两国在天然气供应上的争端给乌克兰经济带来的沉重打击是显而易见的。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何卫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