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一词据考出自于唐朝。唐玄宗宠信胡人安禄山,张洎与安禄山交好。一次,张洎与李白谈及与安禄山的交往,李白直言不讳地说:“胡人确有谋反之心,到时恐怕会连累你。你万万不可靠山,还是靠皇上吧!”不久,安禄山果然起兵反唐。张洎深有感受地说:“幸亏我没有靠山啊!”“靠山”之说,从此流传开来。
而今“靠山”者,何谓?在一些孩子中间不是流传着“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吗?这“好爸爸”便是。 前不久,媒体报道,一个上小学的“富二代”过生日,父母竟然为他花了70万。想想吧,有这样为子女挥金如土的父母,难怪孩子们会羡慕有这样的“靠山”。
笔者去江南第一水乡周庄参观。在一个名曰“张厅”的景点,看到摆着五六把椅子,其中有两张后背除了框竟然是空的。后听导游介绍,原来在张家,尚未自立门户的子女坐的椅子都是没有靠背的。长辈们的用意显而易见,就是想鞭策子女不要找”靠山”,自己去打拼,去闯荡天下。
曾从报上读到有关杨澜的一段文字:20年前,杨澜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了。她跑了几家单位,也没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于是,她向父亲“求援”,让他帮忙疏通关系,去一个好单位。面对女儿的请求,父亲问她:“你是不是大学毕业了?你是不是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了?你是不是已经成年了?”在得到肯定回答以后,父亲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做父母的责任已经尽到了,剩下的只有靠你自己了。”可以这样说,杨澜后来的成就,与她父亲当年不做“靠山”有很大关系。倘若当年父亲通过关系给杨澜找一份舒适安逸的工作,那么,杨澜还会是现在的杨澜吗?现实生活中,仰仗父母这个“靠山”,靠山吃山,到头来,坐吃山空的人还少吗?“富不过三代”,乃此之谓也。
而今官场也不乏“靠山”者。还记得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乎?他曾大肆“卖官”,多达260人向他买官。面对最“贵”一次“卖官”50万元的天价,都有舍得出血之人。而这卖官的马德们,便是“靠山”—— 那些“买官”者的“靠山”。
官场上之所以有些人热衷做“靠山”和找“靠山”,因为这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有效管用,通常会带来一时的这样那样的好处。比如你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言听计从,好话说尽,一来二去地就有望得到上面青睐。你勤于走动,联络感情,常表关心,领导有难,视同己难,领导有病,多去探望,或许用不了多久,有的领导便会赏识你。当然,找到最有利可图的“靠山”,就需舍得花钱,而做一个最有利可图的“靠山”,就得往钱眼里钻。通常钱的多少,决定做“靠山”者和寻“靠山”者之间的亲密度。你吝啬,不愿多花钱,“靠山”才不让你紧靠,有好处也不会轮得到你。你肯花钱,把“靠山”喂得饱饱的,他自然就会为你充分考虑,给你的甜头一准让你满意。官场上这种做“靠山”、找“靠山”的不良现象,虽说不很普遍,但影响甚坏,值得我们警惕。
为官之人,能否升任,应靠自己的努力和实绩,靠组织的教育和培养,靠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与其他无涉。这样升上去的官,名副其实,货真价实,光明磊落,心地坦然。那些通过找“靠山”爬上去的官,缺德乏能,无甚实绩,口碑极差,遭人鄙视。一旦东窗事发还将受到查处,真是何苦哉?!
也许有人会以为,理是这么个理,可实际上并非这么回事,你不找“靠山”,还真就长期“原地踏步”。不过,笔者还是要对那些德才兼备、脚踏实地、业绩不俗的干部说,大可不必灰心丧气。前不久,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不就告诫组织部长们,要重视关心老实人、正派人、不巴结领导的人,防止任人唯亲、唯近,绝不让老实人吃亏吗!终须看到,随着用人环境的日益净化、用人制度的不断完善,“跑官要官”、“卖官给官”的歪风邪气,一定会得到有效遏制和铲除。
不找“靠山”找自己,该是正确的取向和应有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