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趋稳
调查发现,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趋稳,处于接近“比较满意”的水平;国家经济状况、国家自豪感、政府管理信心度等宏观因素指标普遍上升;社会保障、物价波动承受力等指标也有所提升;但未来收入增长、未来生活水平提升的信心度呈下降趋势;个人经济状况满意度仍是影响城镇居民生活感受的首要因素。比较历年的调查结果,发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尽管遭遇全球性经济危机,2009年城乡居民对于国家经济状况的评价不降反升,个人经济状况满意度与去年基本持平;
2、2009 年城乡居民对于政府管理信心度指数全面提升,政府管理经济事务、管理国际事务和管理社会事务的信心度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3、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满意度均有提升,特别是农村居民升幅较大(3.04 分→3.21 分);但同时,农村居民养老忧虑度也有较大提升(2.92 分→3.33 分,分值越高表明忧虑度越高);
4、城乡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并没有出现下降,但支撑消费信心的主要是对于国家经济状况的积极评价,个人经济状况满意度和消费时机认同度并无显着提升;
5、城乡居民物价波动承受力较2008年有较大提升,但城镇居民未来收入、未来生活水平提升信心度均有所下降;
6、社会治安安全感、职业状况满意度、休闲娱乐生活满意度等指标稳中有升。
二、经济危机带来了主观上的心理危机感,并影响到城镇居民的就业心态
整体经济和就业环境对城镇居民就业心态产生了较大影响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职业状况满意度指标对于总体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力显着提升:2009年,该指标总体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系数为0.44,位居影响力第二位;2008年的相关系数为0.37,仅位居影响力第五位。
其次,城镇居民所看重的工作要素有所不同:对于工作福利水平的关注度进一步上升,对于工作强度、工作环境、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关注程度则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