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房价一路飙升,火热的楼市、高昂的房价让平民百姓工薪阶层望楼兴叹。在上海等地,几近疯狂地创造出房价 3年狂涨300%的神话。在声讨房价疯涨时,不少人往往把矛头指向开发商的唯利是图,殊不知,畸高的房价中,也有腐败官员的一份“功劳”。早些时候曾有开发商在媒体上爆料:楼盘开发成本只占房价 20%,开发商能够拿到其中 40%的利润,余下超过 40%的利润全部被相关职能部门“层层消化”掉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房地产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性产业,从规划立项到生产销售,涉及规划、国土、建设、房管、物价、工商、税收、交通、环保、卫生防疫、消防、地质勘探、园林、人防等众多部门和机构,与密集的权力打交道。比如,一个中等项目容积率提高零点几个百分点,就会为开发商增加数千万元的收入。在如此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一些开发商不惜花“血本”,贿赂那些有自由裁量权的当权者。最终,这些行贿的支出都被打入成本,转嫁给了购房者。
与之相佐证的是,近年来每一个因为受贿倒下的大贪官受贿名录上,都可以看到“房产”两个字。从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志刚到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从山东省委原副书记、青岛市委原书记杜世成到天津市政法委原副书记、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宝金,从湖南省郴州市原市委书记李大伦到安徽省原副省长何闽旭,从昆明市规划局原局长曾华到上海房地局原副局长殷国元……这些贪官收受房产商的贿赂均高达数百万、千万,有的甚至过亿,让人瞠目结舌。
俗话说得好,无利不早起。房地产作为一个产业,赚点钱那是无可厚非的。问题是,不能赚黑心钱,暴利钱,更不能与政府官员沆瀣一气,助推房价虚高,让购房者成为钱权交易的付款者和冤大头。不过,最让消费者者纳闷的是,既然大家都知道每家房产商后面基本站着多个腐败官员,每座楼盘几乎都有腐败的踪迹,为何不强化与楼市相关的权力监管,建立起精确科学的房价坐标体系、成本公示及利润审核机制,用健全的监督严审离谱的价格,来压缩大官小员权力寻租的空间?
当务之急,一是要从畸高的房价中寻找腐败线索,“顺藤”摸出建筑领域管理部门的腐败之“瓜”,用法律的“高压”打掉腐败分子的痴心妄想,让他们心有所畏;二是要规范权力运行,让相关部门、相关官员的自由裁量权不再天马行空;三是要强化监督,通过公示、听证等制度来确保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只有打击到位,制度建设到位,把房地产的腐败成本剔除到位,让监督不再是镜花水月,虚高的房价才会寿终正寝,消费潜力才能被激活。
(2010年1月7日《红网》高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