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中国-新加坡领导力论坛”中提出,领导者公信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领导者的公信力示范和引领社会公信。
李源潮说的很实在,社会的公信力、政府的公信力正是通过领导干部的具体作为体现出来的,如果领导干部失去公信力,就会危及政权和社会的稳定。这一问题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有精彩的论述,子贡问孔子:“足兵,足食,民信”这三项如果万不得已,该先去掉哪一样?孔子说,首先可以“去兵”,其次可以“去食”,绝对不能丢弃“民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那么,领导者应该怎样保证自己的公信力,或者说公信力高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以下六种:
一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领导者公信力建设的出发点。中国的老百姓是非常讲实际的,其评价政策得失、干部好坏的标准,往往是其看能否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能否提高他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所以领导者要取信于人民,就不能以GDP为本,搞所谓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而是要从人民的实际需要出发,高度关注民生,认真解决好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比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他在兰考面对的风沙、内涝、盐碱“三害”很严重,农业产量很低,群众生活很苦的现状,把“除三害”作为首要工作,迅速赢得兰考人民的支持,在其带动下自觉自愿的投入到“除三害”的斗争中。
二是公正无私。公正无私是领导者公信力产生的重要来源。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所以古代府州县衙门都要在大堂前面正中竖立一石,向南刻上“公生明”三字,警示官员。封建官吏尚且如此,作为人民公仆的新时代领导干部,更是要将“公正无私”作为从政箴言时刻谨记。新时期组工干部的表率王彦生,就是公正无私的典范,“绝不拿组织原则作任意交换的筹码。”老领导说情他婉言谢绝,上面打招呼他不为所动,有人威胁他毫不畏惧,所以经他推荐提拔的数百名干部没有一人“带病上岗”,所以人们异口同声的称赞他是“一个好人”,所以老百姓对他信任有加,所以遗体告别的时候,有数千普通百姓自发相送。
三是是公开透明。公开透明是领导者公信力高低的决定因素。随着民主法治的健全,知情权已经是政治民主化的一种必然要求和结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传统注释则被时代所抛弃。在这种形势下如果领导者处事不公开、不透明,只会引起谣言和误解,造成信任危机。比如2003年SARS病毒刚出现时,部分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为了防止公众恐慌,封锁了消息,瞒报了疫情,造成了恶劣影响。好在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发现并纠正了这一错误,免除了相关责任人的职务,领导全国人民打了一场防治非典的人民战争,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
四是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领导者公信力塑造的基本要求。“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领导者只有信守承诺,才能取信于民,倘若言而无信、诓骗百姓,终将丧失公信。在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东南亚诸国在索罗斯率领的国际游资面前节节败退,十多年积累起来的国民财富被洗劫一空,为守住亚洲金融市场,避免中国百姓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朱镕基代表中国政府庄严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但是金融危机却进一步蔓延,日本、韩国相继失守,继续坚持不贬值的承诺,将会给出口带来巨大的压力。但中国政府始终信承诺,维持人民币的稳定,从而稳定了金融市场,避免了金融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让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人民的信任。
五是依法办事。依法办事是领导者公信力维护的重要保障。正如李源潮所说,社会公信需要法治来塑造和强化。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落实到领导干部身上就是要依法办事,只有依法办事,才能让人信服。中国共产党赢得人心最终获得中国革命胜利很重要一条就是能依法办事,上世纪30年代发生过两起性质相似的案子,国共双方各有一位战功赫赫的悍将因为感情问题杀了人,共产党这边是黄克功,国民党这边是张灵甫,是依法还是从权,成为摆在国共两党领导者面前的问题。毛泽东的态度很明确,严肃法纪,“挥泪斩马谡”,黄克功魂断刑场。蒋介石的态度开始也很明确,下令法办,可最后却禁不住游说,又把张灵甫放了出来。所以说,共产党为何能得到人民拥护由弱到强到胜,国民党为何失去人民信任由强到弱到败,从领导者能不能依法办事上就能窥见一斑。
六是勇于担当。勇于担当是领导者公信力提升的有力支持。领导者之所以是领导,不是因为他手中有权,而是因为他要肩负某个部门、某个系统或某个工作的责任。这个责任人民而赋予的,如果不能担当,就辜负了人民的信任。现在一些干部不敢担责、遇事推诿扯皮,比如河南固始副县长在他人猥亵女子之时“打酱油”,辽宁庄河市市长在上千群众门前下跪之际“躲猫猫”,这些都严重伤害了自己以及当地政府的公信力。好在这样的干部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党员干部还是勇于担当,起到表率作用的。前不久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之后,玉树的党员干部在大灾袭来、亲人遭难的时候强忍悲痛,义无反顾的投入到抗灾自救的行列中去,用鲜血和生命抒写了共产党人的大爱忠诚。
最后,笔者希望广大领导干部能真正体味李源潮部长的良苦用心,加强党性修养和职业素养,用行动提高自己的公信力,并引领整个社会公信的提升,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和天下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