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国有企业垄断论”的谬误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10-05-07 17:09:00

  内容提要 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明显提高,一些学者认为,国有企业绩效提高的原因并非源自企业效率的提高,而主要来源于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这不利于民营企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化改革需要破除国有企业的垄断。这种观点在理论和事实上都是站不住脚的,因为:1.国有企业并不都是垄断企业。2.国有企业与垄断并没有直接关系。3.垄断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结果。4.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改善并非主要来源于垄断。5.反垄断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首要任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要警惕“国有企业垄断论”的误导,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努力提高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国有企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垄断;竞争

  作者 张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有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明显提高。2002—2007年,全国国有企业销售收入从8.53万亿元增长到18万亿元,年均增长16.1%;实现利润从3 786亿元增长到16 200亿元,年均增长33.7%;上缴税金从6 794亿元增长到15 700亿元,年均增长18.2%。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长到14.79万亿元,年均增长15.71%;销售收入从3.36 万亿元增加到9.84 万亿元,年均增长23.97%;实现利润从2 405.5亿元增加到9 968.5亿元,年均增长32.89%;上缴税金从2 914.8亿元增加到8 303.2亿元,年均增长23.29%;总资产报酬率从4.9%提高到8.3%,净资产收益率从4.3%提高到11.9%。 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1 843.5亿元,同比下降25.2 %,但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10 502.3亿元,同比增长17.8%,已交税金17 807.6亿元,同比增加2 421.4 亿元,增长15.7%。在金融危机的不利条件下,国有企业依然实现了较快增长,不少国有企业还通过兼并、收购和重组在危机中获得了新的发展。

  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业已确立并逐步完善的重要标志,意义重大而深远。不过,这一点并非是人们的共识,一些学者特别是持新自由主义观点的学者认为,国有企业经营绩效提高并不是什么好的事情,而是相反;国有企业绩效的改善并非来源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而主要来源于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会挤压私人企业的空间,导致国进民退,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化经济改革必须打破国有企业在一些关键性部门的垄断地位,加快垄断性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进程,同时使国有企业完全退出竞争领域,造就所谓真正的市场经济。上述观点的实质是把国有企业效益的提高归结为垄断,把反垄断的关键归结为私有化,这就是“国有企业垄断论”。“国有企业垄断论”在事实上缺乏依据,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一、中国的国有企业不都是垄断性企业,把国有企业经营绩效提高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垄断不符合实际

  国有企业的存在范围是随着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而变化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统治的地位,这种情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中共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所有制结构新的变化,对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作了新的说明,提出:“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整体素质不高,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必须着力加以解决。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其他行业和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200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了国有经济发挥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具体行业和领域,提出国有经济应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这些领域国有资本总量增加、结构优化,一些重要骨干企业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同时,国有经济对基础性和支柱产业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保持较强的控制力,包括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科技等行业。这些领域国有资本比重下降,国有经济影响力和带动力增强。从上述意见中可以看出,虽然自然垄断行业是国有企业分布比较集中的领域,但是,从本质上看,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范围并不是以垄断或竞争为依据的,而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以及发挥国有经济控制力的需要为依据的。

  根据2007年的统计,我国国有资产主要分布在工业、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讯业,分别占到全部国有资产的48.6%、13.4%和9.3%。工业中,国有资产主要分布在石油石化、电力、冶金、烟草、煤炭和机械行业,分别占到全部国有资产的13.7%、10.1%、7.0%、4.5%、3.7%和2.5%。 从利润角度看,200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工业企业共实现利润10 795.19亿元,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以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利润额位列前五,占到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70.6%,而位列利润占比前两位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的利润分别占32.2%和16.1%。 另外,电信业国有企业实现利润约1737亿元,约占当年国有企业全部利润的10.7%。因此,我们可以选择国有资产占比较大、且利润贡献较多的行业,即石油石化、电信、电力、钢铁以及煤炭行业来考察一下国有企业的垄断或竞争的程度。

  理论界一般采用市场集中度(CRn)和HHI指数来反映一个行业的市场结构状况。市场集中度(CRn)是指同一行业内,前若干家企业的销售收入(或者就业量、资本量等)占整个产业的比重。HHI指数是由经济学家赫希曼和赫芬达尔先后提出的,该指数定义为产业内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平方和,不但考虑了企业总数,而且考虑了企业的规模分布,HHI越大,则产业内竞争性越差,垄断性越强。HHI指数取决于各企业的不均等程度和企业数量,也可以用来测算市场竞争状况与市场集中度,是一个较好的衡量垄断程度的指标。相比较而言,市场集中度(CRn)更倾向于反映一个产业中的市场结构,而HHI指数则更能反映一个市场的竞争强度。假设某产业中仅存在市场占有率相同的6家企业,那么,该产业的市场集中度CR4=0.64,可认为市场集中程度较高,但HHI 则仅为0.15,产业内竞争性较强。而事实可能也较为接近HHI展示的结果,如果该产业内的企业不进行垄断协议等非法经营行为而又实力相当,该产业的市场竞争应当相当激烈。相反,如果行业内只存在1家支配性企业,其市场份额只需达到43%,就能使该行业的HHI指数显示该行业存在明显的垄断力量。这与现实中存在支配型企业的市场结构状况一致。[1](P85-87)国内有学者根据不同的数据对各个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和HHI指数进行过估算,摘录见表1。同时,为了反映近年来国有资产主要分布行业的市场结构情况,我们使用2006年数据对这些行业的CR4和HHI指数进行了估算,见表1。  

  

  根据上述计算,我们可以对国有企业的市场结构做出具体判断。

  石油石化行业 在石油石化行业的子行业原油天然气生产行业和成品油生产销售行业中,市场集中度都非常高,其中原油天然气生产行业的产量主要来自三家国有企业即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以及中国海洋石油,成品油产量更是主要来自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家。因此,我国的石油石化行业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呈现寡头垄断局面,但也不是没有竞争性。根据我们的估算,成品油生产和销售行业的HHI指数为0.41,因此该市场并非如市场集中度反映的缺乏竞争,相反,由于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家公司实力相当,在成品油市场上的竞争相当激烈。

  电信行业 电信行业又可细分为基础运营和其他通信增值服务两个性质不同的领域。200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出台了电信业重组的方案,通过此次重组,目前我国电信基础运营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家国有企业。我们根据2006年即重组前的行业数据测算,该行业的市场集中度CR4为0.98,而HHI指数则为0.29。这反映了我国电信基础运营行业在市场集中度较高的同时,塑造了较强的竞争格局。尽管对于电信基础运营业务的市场结构特征学术界还有争议, 但其具有的自然垄断行业的一些特征却是难以否认的,例如其网络性、规模经济(成本弱增性)、存在大量沉没成本等特点。这些特征决定了该行业决不可能完全实行自由进入、自由竞争的行业制度,而需要限制过度竞争并实行政府管制。电信业的过度竞争由于有悖于该行业的技术特征,同样存在着效率低下问题。 从世界各国的电信业改革案例中,我们看到电信业的竞争格局主要是通过原有垄断企业分拆、政府发放运营牌照以及不同程度的政府管制等方式实现的。我国电信业的改革也遵循了大体相似的逻辑和路径,通过不断的改革和调整,在避免过度竞争带来投资浪费的同时,塑造了具有较强竞争性的电信行业格局。2008年,针对我国电信业在竞争架构、资源配置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移动业务快速增长,固话业务用户增长慢、经济效益低,企业发展差距逐步扩大,竞争架构严重失衡等问题,我国对电信产业进行了改革重组,通过发放三张3G牌照,形成了三家拥有全国性网络资源、实力与规模相对接近、具有全业务经营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市场竞争主体,目的就在于形成适度、健康的市场竞争格局,既防止垄断,又避免过度竞争和重复建设。因此,简单地将我国的电信业归为垄断行业是不符合实际的,我国电信业目前呈现出的,是既有自然垄断因素,又有政府产业政策规制,同时又具有较强的竞争性的行业格局。

  电力行业 电力行业又可细分为发电和电网即电力生产和电力输送两个技术特征不同的子行业。其中,电网具有网络性、关联经济性、规模经济(成本弱增性)、存在大量沉没成本以及普遍服务性等特点,属于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而发电行业则不具有这些特征,应当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实现行业效率的提高。通过一系列改革调整,目前我国在电网行业中形成了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家企业的垄断格局,而在发电行业则形成了多家国有发电企业“竞价上网”的竞争性格局。根据我们的测算,2006年发电行业的行业集中度CR4为0.33,较2000年有所提高,但HHI 指数为0.03,行业内竞争性较强。因此,在实行了“厂网分离”的改革后,我国电力行业目前的市场结构是,电网即电力供应行业属于自然垄断行业,由非对称的两家企业实行垄断经营,由电力监管委员会对其进行监管,而发电行业则由多家实力相当的企业相互竞争。

  钢铁行业 钢铁行业是一国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极为迅速,行业内竞争较为充分。根据我们的测算,钢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CR4=0.28,而HHI指数为0.03。此外,我国每年不仅出口大量钢铁产品,而且仍需从国外进口钢铁产品,考虑到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国际钢铁巨头的竞争,我国钢铁行业的竞争性就更大了。

  煤炭行业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一次能源和优势产业。近年来,煤炭行业通过资源整合以及“关停并转”小煤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然而,煤炭行业生产仍较为分散,行业内竞争较为激烈,根据我们的测算,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CR4=0.18,而HHI 指数为0.01。因此就煤炭行业的市场结构而言,属于竞争性行业。

  除了上述电网、石油石化、电信基础运营、铁路交通运输、烟草以及一些社会服务业中的子行业(如自来水生产供应)等行业有着较强的垄断性之外,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存在于竞争行业,如建筑、房地产、汽车、机械制造、信息产业、金融业、商业和社会服务业等。从国有企业的行业分布上看,分布于竞争型行业国有企业占国有企业总数的90%以上。

  此外,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处于垄断地位还要考虑到国际竞争的影响,从全球市场的角度看,能够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更是少数。以石油石化行业为例,我国国有石化企业积极参与全球国际竞争,2008 年中国石油国内产原油10 825 万吨,国外产原油9 270 万吨(其中3 050 万吨为权益产量),近一半的利润来源于国外市场;而在国内市场上,国有石油石化企业同样受到全球化带来的竞争。为兑现进入WTO 的承诺,2004 年12 月,我国正式开放中国石油零售市场,BP、壳牌、埃克森—美孚等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开始进入成品油零售市场,虽然占有加油站份额小,但进入的却是中国经济最发达、中国成品油需求量最大、利润最高的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省。2006 年12 月商务部发布了《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原油市场管理办法》,自2007 年1 月1 日起施行,对外开放国内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权,允许具备条件的企业从事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随着我国成品油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国石油企业势必将面临外国石油公司特别是以埃克森—美孚、壳牌、BP 为首的国际大石油公司,以及一些产油国大公司,如俄罗斯石油公司等的激烈竞争。

  因此,中国的国有企业并不都是垄断企业,把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主要归之为垄断是不符合实际的。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张宇 张晨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