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员从最低的行政职位一步一步提拔,进入一个典型的逐级淘汰的锦标赛结构。它的最大特征是,进入下一轮的选手必须是上一轮的优胜者,每一轮被淘汰出局的选手就自动失去下一轮参赛的资格
地方政府竞争,虽然在形式上表现为政府之间的竞争行为,但是政府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各地政府一把手的决策选择,政府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各地政府官员之间竞争。我们将官员之间的这种竞争行为称之为“官员晋升锦标赛”。
官员晋升锦标赛,赛什么?
官员晋升锦标赛是指上级政府对多个下级政府部门的行政长官设计的一种晋升竞赛,竞赛优胜者将获得晋升,而竞赛标准由上级政府决定,它可以是GDP增长率,也可以是其它可度量的指标。晋升锦标赛作为一种激励和治理手段绝非改革开放以来的发明,在改革前的毛泽东时代就常被使用,如大跃进时期各省市竞相就粮食产量大放“卫星”,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晋升锦标赛的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晋升锦标赛最实质性的变化是考核标准的变化,地方首长在任期内的经济绩效取代了过去一味强调的政治挂帅。经济改革和发展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头等大事,经济绩效也就成了干部晋升的主要指标之一。这就使得地方政府围绕经济绩效展开了激烈竞争,使得地方政府官员非常热衷于GDP和相关经济指标的排名。由此,当上级政府提出某个经济发展指标(如GDP增长率)时,下级政府就会竞相提出更高的发展指标,出现层层分解、层层加码现象。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在全国的“十一五”规划中,年均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7.5%,而在全国31个省市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预计平均GDP增速却是10.1%,最高的达13%,最低为8.5%,以至于国家发改委紧急发文要求各省市为GDP增长“减速”。
中国具备晋升锦标赛的各种政治与经济条件
晋升锦标赛不是在任何一种政治体制下都可以发挥效力的,但是中国却天然具备晋升锦标赛的各种政治与经济条件:
第一,中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或上级政府有权力决定下级政府官员的任命,即具有集中的人事权。
第二,无论是省与省之间,还是市、地区、县、乡之间都有非常相似的地方。这些地方政府所做的事情很相似,所以他们的绩效比较容易进行相互的比较。
第三,在中国目前的行政体制下,地方官员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一些最重要的资源,如行政审批、土地征用、贷款担保、各项政策优惠等等均掌握在地方政府的手中,这就使得地方政府官员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控制和影响最终考核的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