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选拔干部中有种把年轻化简单地等同于小龄化现象,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李源潮同志最近专门撰文指明干部年轻化不是小龄化,给干部年轻化工作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工作中,要反对把干部年轻化简单化为小龄化。
保持年龄的相对化。在许多招考、选人用人时,总会有一个条件而且是特别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年龄的限制,如年龄要在35周岁以下之类的条件,使一些年龄较大的干部被排在圈子的外面,往往没有机会。一味地讲究绝对的小年龄,会使这一部分处在年轻化边缘的干部感到失落,感到不公,甚至不满;也会使年轻干部感到优越,自高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要批评、纠正这种纯粹、绝对的小年龄化认识,要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年龄固然是一方面,但不能陷入绝对化、犯教条主义,35岁以下的就在提拔范围内,35岁以外的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35岁到40岁的更被一棍子打死了。是不是35岁到40岁的这一部分人就不行了呢?年龄标准上应当灵活一点,比如35岁左右、40岁左右,让相对年龄代替绝对年龄,不要让这一部分人一到这个年龄就产生危机感。
保持心态的轻盈化。“人老心不老”,说的就是年龄虽然大了,但是还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而年轻干部因自身年龄条件的优势,他们的心态比较年轻,他们没有那种世故、老成、圆滑,他们就像一张白纸,一尘不染,可以写出人生最美丽的语言。他们的这种心态比不上年龄较大的人的心态,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他们就会走向极端,就会变得张狂自大、目空一切、目中无人,工作和生活中稍稍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斗志、一蹶不振,甚至会一跌不起、一败涂地。因此,要将年龄大的心态与年龄小的心态紧密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加大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力度,使他们的心态能够尽快成熟起来。要有布袋和尚那种“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么自在”的轻盈与自由。有了这种心态,人自然就会显得年轻,工作热情依然不减。
保持知识的年轻化。知识是无止境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活到老要学到老。年轻干部到了基层往往看不起基层的干部,认为他们文化水平低,没有他们有水平,而不加以学习、提高,使自己的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久而久之被同化了。因此,年轻干部也要保持知识的年轻化。要积极、主动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本领。更要向比自己年长的同志学习,他们的实践经验会使你少走一些弯路。同时,还要向基层学。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基层最能锻炼人、磨练人,也最能从基层、群众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年轻干部必须补好基层这一课,必须到基层、到群众中去锻炼自己、实践自己,让自己在基层实践中得到成长。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关键一条就是要看他们有没有基层经历、实践经验。(作者为中共江苏省金湖县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