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刚(人民日报高级编辑):近段时间,国际上形形色色的“中国经济责任论”突然增多了起来。一些西方人士把对中国的不满与忧虑,统统转换为中国的“不负责任”。在他们看来,似乎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难题都与中国有关,都只有靠中国去推动解决。
长期以来,一些西方人士在看待中国发展的问题上,往往事先就有一个基本的限定:既不能让中国去重新构建一套秩序,更要防止中国破坏现有的体系。而最佳的应对之策就是,让中国为维护现有的体系承担更多责任。如果中国不这样做,那就是“不负责任”。“中国经济责任论”的要害就在于,西方一些人士想用责任来“套”住中国。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有的国际规则和秩序是由西方国家制订的,也主要是维护西方国家利益的。中国融入这个体系,既要维护这个体系的秩序,又要在这个体系中发展自己。随着中国的实力越来越强,中国逐渐地从被动的融入转向主动的融入,不可避免地对这个体系产生更大的影响。这一点在金融危机后的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中就十分突出。更重要的是,中国会给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带来冲击。
对于“中国经济责任论”的出现,我们在反驳的同时,也应当对中西的磨合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从表面上看,西方国家对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的大势是认同的,但是在如何确定西方在多极化格局下的地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实质上,它又是一个牵扯到利益让度的复杂问题。因此,未来在对待中国发展的问题上,中西之间的认同还会经历相当长时间的磨合,还会有不同的“中国责任论”冒出来,甚至会自始至终地存在于中国走向世界强国的历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