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所有制问题基本解决以后,最重要的问题是管理问题,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所有制理论的重要发展。毛泽东总是把实现和捍卫人民主权的思想同坚持中国的社会主义方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他看来,人民群众如果不能参与管理上层建筑,而只是处在一种被领导被管理的状态,就不但使官僚主义得不到遏制,而且政治上的社会主义方向和经济上的公有制基础也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毛泽东十分重视并强调在党和政府代表人民管理国家的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条件使人民群众能够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主义公有制 管理制度
毛泽东理论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在理论层面上加以阐释和回答,又反过来用以指导实践。1959年底至1960年初,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曾批评该书的一个缺点,就是从概念出发,从规律、原则、定义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从来反对的方法。他说:“研究问题,要从人们看得见、摸得到的现象出发,来研究隐藏在现象后面的本质,从而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的矛盾。”[1]他在这个谈话中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所有制问题基本解决以后,最重要的问题是管理问题”,“这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1](p.134)这个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所有制理论的重要发展,对实践中的社会主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充分重视。
一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和历史使命的精辟概括,同时也隐含着对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他们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生产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对立。因此,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毫无疑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但是,马克思恩格没有经历过社会主义的实践,对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如何实现、巩固和发展,就需要未来的社会主义者通过实践来加以回答。
毛泽东把管理即人与人的关系作为所有制问题基本解决以后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提出来,是因为在他看来,在所有制和人与人的关系之间存在着变与不变的问题,即所有制性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不会有多大变化;而在劳动生产中人与人的问题,却不能不是不断 变化的。这种变化存在着两种可能:一是沿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不断完善和发展人与人在劳动生产中的关系;二是也存在着违背社会主义公有制要求的逆向发展的可能。而这二者都会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产生影响。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毛泽东强调指出:“要领导者采取平等态度待人;一年、两年整一次风;进行大协作;对企业的管理,采取集中领导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不断改 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等等。这些方面都是属于劳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改变还 是不改变,对于推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 [1](p.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