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吴建民:爱国也讲方略 不要被看来很爱国言行所忽悠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10-09-25 12:01:00

  在外交舞台上,他潇洒自如地在各国穿梭往返,是思维敏捷、视野开阔的外交官;在外交学院的领导岗位上,他亲历亲为,是学识渊博、温文尔雅的好老师;而在那些充满思辨和深刻理论的著作中,我们认识到的,是一位以赤子之心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富有创见的外交家。

  

  吴建民是怎样的外交家,他又如何看待50年的外交生涯?他的外交理念是什么?8月,前外交学院院长、前驻法大使吴建民做客山东卫视的“新杏坛”,并接受笔者采访。

  

  偶然走上外交道路

  

  抗战胜利后,7岁的吴建民跟着父母由重庆旁边的一个小城迁回南京,进入南昌路小学读书。由于战乱,吴建民称幼时调皮的自己小学都没有好好上过。但是到了高中,他的成绩科科都很优异,并一心想学物理。20世纪50年代,属于国防外交系统的北京外国语学院提前招生,班主任找吴建民谈话,希望他报考外院。吴建民总觉得当翻译就是跟在领导后面拎皮包,心里老大不情愿。可是班主任的话如同“圣旨”,只能照办。他到了北外,一看学校那么小,远没有北大、清华那么气派,心里失落极了。

  

  但是他的性格,却是执著坚韧不允许半途而废的。“我这个人做什么总要把它做好,不喜欢半吊子。”吴建民说,自己是南京人,有些发音不准,就在怀里揣一面小镜子,随时拿出来看口型是否准确。

  

  1961年,吴建民研究生只学了一年半,未及毕业就被借调到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世界民主青年联盟,给中国代表当同声传译,从此开始外交生涯。

  

  “春江水暖鸭先知”

  

  吴建民用“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来形容外交官,是因为他认为外交官更能深切体验各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荣辱起伏。

  

  吴建民透露,在外交生涯中,性格的作用非同小可。作为一名大使,他是国家的代表,有责任把自己的国家介绍给驻在国。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从不拒绝任何国家的演讲邀请。“大使的工作需要有创造性。国家给我一个总的指示,让我把中国真实的东西讲给法国人。那我就按照这个指示,在这个框框里,用一些生动的语言、令人信服的例子,来说明中国在发展,在进步。”

  

  他始终觉得,外交官是一个迷人的职业。之所以迷人,除了和各国杰出人士打交道,还要每天都面对新问题,每天都得学习和思考,吴建民觉得非常充实。

  

  “外交官应该具备4个素质,首先,要爱国,因为维护本民族的利益,外交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次,一个优秀的外交官应该熟悉本民族的文化,对中华文化要有比较深的了解,因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中华文化;第三,要有广阔的视野,要有全球的眼光和渊博的知识;第四,要有很强的对外交流能力。”他强调说,中外文化不同是优势而非劣势,有了不同,对方才对你好奇,你要懂得展现本民族文化的魅力,即“交流”。李岚清同志曾讲过一句话:文化的交流是思想的交流、感情的交流、心灵的交流。吴建民非常认同,他觉得这句话讲透了文化交流的意义。

  

  吴建民从外交一线退下来后,一直在讲交流,讲外交,努力使外交从神秘走向公开。他想,观念转变是十分重要的。中国的外交资源没有很好地用起来。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商界没有意识到外交资源的重要性,所以总是从民间社会找关系,找路子,有时难免碰一鼻子灰;二是外交部门与老百姓沟通有问题,我们的外交总是给人一副政治面孔,“外交无小事”,仿佛处处是国家机密,让老百姓不敢高攀,以致于我们现在不得不面对这种尴尬:一方面,我们急需利用外交资源为中国的资本寻找出路,另一方面,大量外交资源被闲置荒废。

  

  他说:“我的良好愿望是,在中国企业积极借力外交资源拓展国外投资市场的同时,我们的外交官员也要放下架子,这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不要把中国外交搞得那么神神秘秘,让老百姓敬而远之,不敢接近。”

  

  吴建民认为,外交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小外交”,一种是“大外交”。小外交是通常讲的政治外交,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相反,大外交意义广泛,视野开阔。大时代,当有大外交。今日中国之大外交,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的建设性、全方位的外交。

  

  “如果认为外交只是外交部的事,那就大错特错了。如今的中国需要大量懂得世界的人,而我们在这方面的人才太少了。我们必须呼唤大外交时代早日来临。”

  

  “我们看到,世界在前进,中国也在不断发展,传统的一元的政治外交已经越来越难适应当前的形势。大外交说到底就是拓展一个国家的外交领域与外交资源,让外交不局限于政治层面,还要服务于经济、文化、科技、军事以及新闻等领域,这些领域的外交都可归类为大外交。” 吴建民说。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吴建民被多次问到一个问题,就是对于自己外交生涯如何看待或总结。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如果有第二次生命的选择,我还会选择外交。”的确,他的生命因为外交岁月中的艰辛与幸运而格外地富有价值,外交舞台也因为有了吴建民的个性外交显得生动丰满。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宋庄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