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关于加快发展服务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基于苏南常熟市的实证研究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10-09-29 10:40:00

  加快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促进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是“十二五”期间我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本文拟结合江苏常熟市的实际,围绕服务经济试作初步的探讨。

  一、服务经济辨析

  服务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崛起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按照国际公认的定义,一个国家服务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0%,就认为该国家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我们现在讲的服务业不完全等同于服务经济。服务经济内涵更广,涉及整个服务业广阔的市场经济门类与形式,包括服务产出、服务业就业、服务贸易、服务消费和服务业投资五大主要经济活动。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经济,是以下四个方面考虑的结论。

  第一,服务经济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据有关资料,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服务业就业占全部就业的比重,大多已超过70%,发展中国家这两大指标的平均水平为45%。这表明,世界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或者说已成为“服务经济体”,抢先尝到了服务化所带来的好处,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经济结构的服务化转型,全球经济正在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在当前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过程中,重视发展服务经济,使之逐步成为全市经济的主导力量,乃是大势所趋。

  第二,服务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发展服务经济,不仅是一个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而且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领域的重要实践。我们讲发展,不仅是注重经济发展,而且要求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当人们的需求从单纯的生理范畴升华到生理与精神、文化并重的境界,当社会的发展从单纯的物质产品追求扩展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因素的协同发展时,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发展服务经济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是低碳产业,能提供较多的劳动岗位,有利于扩大居民就业。大力发展服务经济,正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

  第三,服务经济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经济发展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发展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方式,其实质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么实现发展。我们要调整需求结构,由投资、出口需求为主转变为投资、出口、消费协调拉动;我们要调整产业结构,由主要依靠工业拉动,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协调带动转变;我们要调整要素结构,由过去过份依靠物质资源的消耗,转变为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来实现经济增长。因此,重视发展服务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有效    抓手。

  第四,发展服务经济是常熟市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新世纪初,常熟市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及时调整工作布局,明确以工业化、城市化、服务业为三大工作重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整个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重申了“工业立市、旅游活市、富贸富市、文化强市、科技兴市”五大战略。这五大战略与服务经济密切相关,实施这五大战略是发展服务经济的明确导向和具体路径。我们坚持工业立市,重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新型工业化,这就意味着不仅包括生产加工环节,更是要求向产业链的两端、价值链的高端延伸,即大力发展产前的研发、设计、采购与产后的物流、商务、品牌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当今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是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亦即“二产三产化”、经济服务化。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的增加值中,75%左右是来自生产者服务的投入。同步推进工业化和服务业,并以服务业来加快工业化,这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该市一些知名企业已率先探索,初见成效。所以,工业立市与发展服务经济并不矛盾,发展服务经济并不是放弃工业、牺牲工业,而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至于旅游活市,商贸富市,文化强市,科技兴市,更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经济的重要支柱。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李克强副总理在827召开的服务业发展改革座谈会上指出:“服务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全国到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十一五”期间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在谋划“十二五”发展的承前启后时刻,我们要很好领会这个精神,以战略思维、创新意识和务实作风,把握机遇,及早规划,抓紧抓好服务经济的发展,争取新一轮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二、常熟现状剖析

  得益于经济基础、城市规模和区位优势,常熟市服务业起步较早,对周边县市也有一定的幅射和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常熟市服务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招商城的崛起、全国外贸基地的命名、乡镇工业流通体系的建立、对外开放服务领域和城镇化的推进等等,使该市服务业开创了新的局面。特别是2005年提出“服务业三年跨越计划”、2008年又提出“新三年腾飞计划”以来,服务业的发展更是迅猛,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结构和质量逐步改善,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贡献也不断提高。

  1、规模壮大。2008年,常熟市服务业增加值达460.58亿元,比改革开放前19780.53亿元增长869倍。200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535.3亿元,比上年又增长15.0%,比“十一五”末的2005年增长1.14倍,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41.6%,比2005年提高4.7个百分点。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13.9亿元,连续位居苏州市和全省的前列。

  2、领域拓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领域大大拓宽,面向生活的服务门类增加,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快速拓展,传统服务业改造加快,新兴服务业不断涌现,全面覆盖了生产、生活、生态发展的各个领域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

  3、品牌彰显。纵观常熟市的服务业,服务产品日益丰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服务品牌重视培育,服务水平大大提高。在全市已获的几十个桂冠中,涉及服务业(包括公共服务业)的先进或其它荣誉就占了相当比例,如国家卫生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人居范例奖,全国科技示范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等。一些服务品牌,如开关厂、波司登、梦兰、隆力奇的研发,经济开发区的亲商服务,沙家浜、尚湖的旅游,招商城的商贸,常熟的基础教育和群众文化、体育等等名闻遐迩,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各级领导的好评。

  4、贡献增长。服务业对居民就业的贡献:2009年常熟市服务业就业人员28万人,比“十一五”末增加5万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30%;服务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2009年实现服务业税收37.3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5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额28.6%34.0%;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服务业涵盖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其自身的投入为经济发展培植了后劲,其组织的出口和促进的消费,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服务业对城市建设的贡献:通过服务业的覆盖和推动,城市规模扩张,城市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化进程加快;服务业对民生改善的贡献: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人们理念的创新和消费的升级,在衣食住行、教育卫生、休闲娱乐等方面逐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都有明显提高。

  诚然,常熟市服务业还有许多薄弱环节,需要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否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经济总量尚有差距。该市服务业基础较好、发展较快,但周边县(市)的竞争态势对他们带来很大压力,有些服务领域竞争优势在减弱。二是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从该市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看,传统产业仍占主导,现代服务业比例偏低,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快。2009年服务业中,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8.3%,明显偏高。三是对外开放步子不快。服务业利用外资总的看不太理想,2009年该市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6项,占全部新批利用外资项目的比重仅9.9%;服务业实现注册外资0.35亿美元,占全部利用外资的比重仅为4.3%。外贸进出口有增加,但与昆山等市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四是人力资源犹嫌不足。推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关键要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这方面我市也有明显的瓶颈,制约了服务业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十二五”期间认真总结和改进。

  三、发展路径探析

  广义的服务经济是经济形态意义上的服务经济,除了产业的主要活动与服务有关外,还包括与此相适应的基础设施、要素市场和管理体制,以及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产业结构意义上的服务经济是狭义的服务经济,门类也很多,按照国家统计局1987年的界定,具体可分为两大部门、四个层次,即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为生产服务、为生活服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2003年国家统计局又明确第三产业包括14个门类、48个大类。“十二五”期间,我们要从我市实际情况出发,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发展。

  1、生产性服务业。常熟市工业基础较好,近年来经济开发区(二区二园)的崛起,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在全省位列第一,外商投资企业也有1000多家,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有可为。当前,为生产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生产性服务活动,成为制造业的关键性投入,成为经济效率提高的重要动力,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原有基础上,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向服务经济全面转型的最佳突破领域,作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驾齐驱、互动发展的一个重点来抓,一方面要挖掘内部潜力,强化引导服务,一方面要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视地区总部、研发机构、服务外包企业的引进,以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具体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是核心层,即直接作用于生产过程的生产服务,包括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二是外围层,即作用于流通过程的生产服务,包括金融业、物流业、会展业、商业服务业等,不断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在生产性服务业中,要重视加快发展若干重点行业:一是科技服务业。科技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也是服务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科技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中的份额偏低,“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载体建设,搭建公共平台,突出人才工作,加强政策扶持,大力推进研发、设计、信息、咨询、认证等科技服务。二是服务外包业。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包括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数据处理、财会核算、人力资源服务等,使之成为长三角地区后来居上的著名外包城市与外包基地。三是现代物流业。常熟市经济比较发达,高速公路和港口码头的建设,开发区、招商城等经济板块的崛起,为现代物流提供了优势条件。要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资源,加快现代物流和运输、仓储、分拨等行业的发展。四是金融业,包括银行、证券、期货、信托、保险、基金等行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要素,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领域,“十二五”期间要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2、生活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前景广阔。生活性服务业门类繁多,这里想提几个重点行业:一是商贸服务业。在发展服务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要在继承和创新上下功夫,重视培育多功能的城市综合体,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商贸体系,推动传统商贸业上新的台阶。二是旅游业。要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个目标,在原有基础上狠抓旅游的转型升级,致力转变发展方式,继续整合旅游资源,不断开发旅游新品、精品,特别是适应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发展多元化体验式旅游,重视改善要素支撑,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旅游综合环境,促进旅游业再创辉煌。三是文化产业。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太适应,也可以说文化产业在“十二五”期间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文化产业通常具有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属性,发展文化产业应当说更为看好。要重视培育文化要素市场,积极开发文化产品,精心打造特色品牌,扶持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建立若干文化产业基地,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文化产业集群,提高广播影视、媒体传播、创意设计、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行业新的发展。四是社区服务业。从长远看,社区服务业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较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养老、保健、物业、家政等等,既是服务业的有机构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3、公共服务业。公共服务业主要是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这是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建议在“十二五”期间要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城乡统筹,加大投资力度,改进管理措施,更好地惠及各类群体,使人民的生活质量有新的提高,也使服务经济有新的开拓。

  为促进服务经济的发展,建议进一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制订总体规划和行业规划。“十二五”期间的服务经济发展,需要一个科学规划的引导。在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要配合编制服务业的专项规划,包括区域布局规划、主要行业规划和品牌培育规划等。在发展指标方面,要贯彻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但要强调加快发展服务经济,奠定服务经济基础。具体指标,“十二五”末,常熟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左右,是否到2020年才提“三二一”产业格局,实现服务经济。

  2、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也与服务经济密切相联。我们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就要在优先发展教育方面、扩大劳动就业方面、完善社会保障方面、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环境保护方面、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方面,规范和发展房地产方面,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方面,社会治安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实际上就是推进各个领域的服务业,促进服务经济的发展和提高。

  3、加快城镇化进程。服务经济的发展与服务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城镇化进程密切相关。城镇化是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基础,只有生产要素和人口聚集到相当规模,产生对生产性服务和消费性服务强大的需求市场,才足以支撑服务行业的不断专业化和迅速发展。因此,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也是“十二五”期间发展服务经济的重要动力。要在原有基础上,坚持城乡一体化战略,加强主城区、副中心、中心镇、集镇和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城镇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功能,继续引导项目向开发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服务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4、扩大对外开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展服务经济,必须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并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提高服务经济的外向度。要统筹开发园区建设,重视构建服务业集聚区。根据国际资本向服务业倾斜的新趋势,要鼓励和吸引外商投资现代服务业,吸引国际高端服务企业来设立分支机构乃至总部,与本地企业开展合资合作、战略联盟、品牌共荣、技术交流、管理创新,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型,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继续加强载体建设和人才引进与培养,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努力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重视培育更多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5、重视促进和引导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过来也促进服务产品的生产。我们发展服务经济,不仅要就生产抓生产,也要注意从合理分配制度、完善流通体系、优化市场环境、引导消费等方面入手,开拓服务市场,活跃整个经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人的享受需求、发展需求在提高,社会消费结构在升级。我们要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重视研究和发展服务经济,扩大和引导多元化、多层次消费,特别是激活和扩大农村消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乃至整个服务经济上一个新的台阶。

  6、切实加强领导,营造良好环境。

  如果说,大办农业时代不懂农业、工业经济时代不熟悉工业的干部算不上称职的话,那么在服务经济时代即将到来之时对服务业的产业定位缺乏认识,对服务业的发展规律不去求索,则不能说是个好干部。因此,各级领导要顺应产业结构演进的新趋势和新要求,重视对服务经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学习和研究,既要更新观念,又要有知识准备,并切实加强领导。要根据服务经济形成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既不求成过急,又不无所作为。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对服务经济的服务,营造服务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放宽行政管制,降低高端服务业的准入门槛,敢于打破垄断,扩大非公有制经济在高端服务业中的比重,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调整完善现有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有重点地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优惠和扶持,着力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强化人才奖励和保障制度,形成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保障机制,营造优化的人才发展环境,增强服务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继续加强政府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着眼全局,立足本职,求实创新,改进服务,营造为服务经济服务的良好政务环境。(作者系常熟市政协原副主席)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赵洪生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