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开宗明义就指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那么,这是谁的任务?这又是一项什么任务?显然,这是全党的任务,是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在内的共同任务。而且,这首先是一项党的建设的任务。因此,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建领域的范畴,这是它的本质属性。
《意见》同时指出:“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意思就是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基础在各级党组织。实际上,不仅是基础,而且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主体(或者实体)也是各级党组织以及全体党员干部。可以说,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具体化。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完成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项重大战略任务的实际切入点和工作着力点。
那么,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在理论上有何重大意义或价值?关于这一点,今年刘云山同志分别在全国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座谈会(2月28日)和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4月10日)上讲到。比如,他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创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带有开创性的工作”。显然,这些论断就是在肯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在党的建设理论创新上的价值。正如周爱兵同志在《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创新》一文中指出的那样,“可以说,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个新亮点,反映了党的建设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的新进展,是当前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创新。”(参见中宣部《党建》杂志2010年第4期)
我们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创新”,那么这个重大创新又体现在哪里呢?众所周知,党的建设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理论与实践给予这个问题以新的思考和新的回答。在建设什么样的党的问题上提出,在建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参见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的基础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样,党建目标进一步丰富,“把学习作为党组织建设的主要特征”(参见《人民日报》2010年2月25日评论员文章)。在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上提出,“从学习出发”,“ 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总结的“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第一条),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有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抓手(比如刘云山同志在《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一文中提出“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参见中宣部《党建》2010年第5期)。概括地讲,就是要通过“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这样一个有利契机和有效载体,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相比而言,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上,现在的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以往比如像延安整风那样搞运动、比如像“三讲”那样搞活动,是一脉相承且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又有着新的时代的特点和优势,比如现在学习型组织的流行趋势,学习与机关、社区、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电子信息、互联网、远程教育网络等技术和条件的支持,等等。在这种学习模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有利条件下,现在要比以往更容易也能更高效地达成和实现“组织化学习”的宏伟目标。
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在党的建设理论创新上的价值问题,就是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政治上要高度自觉,在认识上要深刻体悟,在行动上要坚决贯彻,而最终目的还在于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有这样三点需要着重把握:一是要高度重视。各级党组织务必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牢牢抓在手上。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学习、亲自抓学习的领导体制和责任机制。二是要科学谋划。要把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即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与党的其他各项建设尤其是党的组织建设有机统一起来,纳入到党的建设的年度和跨年度总体规划,在目标考核设计上适当地扩大比例、增加权重,促进其相互间协调发展。三是要创新实践。正如刘云山同志讲的那样,“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新任务,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以推进。”(参见中宣部《党建》2010年第5期)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树立“重视基层,尊重创造,鼓励创新,支持探索”的意识。毕竟学习是永远的课题,也是长期的任务。要善于把长期性规划与阶段性目标的设计与实现结合起来,按规划部署、分层次推进、选重点突破。同时,也要按照“重在建设、强化督导、从严考核”的要求,虚功实做,把“软任务”变成“硬约束”,确保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