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希魁(大连市委党校教授):在铁道部获得2万亿元铁路投资计划以后,交通运输部也在酝酿在未来的3—5年内,计划投资5万亿元,用于公路、水路、港口、码头等方面的建设。另外,地方政府的地铁、城市轨道交通、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项目上得也非常猛,规模相当大。这种竞相攀比扩大投资规模大搞“铁公基”项目的现象,是非常令人担忧的。现在的情况与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短缺时代很不相同,在公路铁路建设已经达到相当规模的背景下,这样匆忙地上马大量新项目,必然重犯盲目扩张、重复建设、低效率的老毛病。“十二五”期间,应该给“铁公基”项目降降温,有重点、有选择、有节制地搞好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现在人们在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若投资于加工产业,必然加剧重复建设和供给过剩,而在公路铁路建设这个领域,可以放手大干一番,不必担心产生过度投资和泡沫问题。这种认识是经不起推敲的。首先,对我国公路铁路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现状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估计。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八五”计划到“十一五”计划期间,公路铁路建设的投资规模是非常可观的。公路的全面性短缺时代已经过去,未来面临的主要是结构性短缺问题。铁路建设规模虽然小一点,但发展速度也是不慢的。如果不作结构性分析,把结构性短缺误认为是全面性短缺,必然开错药方,为一些地区大上泡沫公路铁路敞开口子。